早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卡丹就認為中國人的磁羅盤、印刷術和火藥是“整個古代無法與之相比的三大發明”。這一說法又因培根和馬克思的強調而影響深遠。其后,伏爾泰對中國人發明造紙術、雕版印刷術、火藥、羅盤等做過更細致的評論,這已經囊括我們耳熟能詳的“四大發明”。然而,“四大發明”之說還是難以全面概括我國古代先民的偉大科技成就。
經過近百年的努力,科技史研究取得了累累碩果,突破“四大發明”說之局限的學術條件早已具備,我們理應對我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進行新的盤點。多年來,特別是在當今這樣一個追求創新的時代,學界與公眾對了解中國人究竟取得了哪些獨創的科技成就,期望尤切。李約瑟、坦普爾、華覺明等專家學者先后開列過中國發明創造的清單,引發諸多討論。學者們一直希望在整個人類文明史的視野下,梳理中外科技史、考古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對古代發明創造做出審慎的學術評估。
事實上,中華民族的科技創造力至今尚未得到大眾的充分了解。例如,我們的祖先最先栽培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最重要的豆類作物——大豆﹔最重要的果樹作物之一——柑橘﹔三大飲料作物之一——茶。這些作物的栽培技術的傳播,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貢獻並不遜色於“四大發明”。
為了傳播科技史知識、弘揚創新精神,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在2013年8月成立“重要發明創造”研究組,啟動“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評選”活動。
經過持續的集體調研,我們推選出“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85項,並將它們大致分為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工程成就三類。其中,工程成就特色鮮明,展現出古人創造和利用先進技術的非凡能力,反映出冶鑄、土木、水利、建筑、園林、航海等技術門類的發明創造。當然,中國人的發明創造不止這85項。比如,僅在機械與儀器方面,就還有琢玉輪、犁鏡、記裡鼓車、磨車、秤漏、走馬燈等,以及技術特色鮮明的赤道渾儀、立軸式大風車等。還有些重大發明衍生出新的創造,比如在大豆的利用方面,中國人發明了豆腐和醬油。
古代科學與技術門類發展不均衡,參比的因素就更復雜。因此,遴選出數十項乃至上百項“重要發明創造”並非輕而易舉。在選擇標准上,我們重點考慮三個方面:一是突出原創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發展的先進水平﹔三是對世界文明有重要影響。評估某項成就的原創性,要有可靠的考古証據或文獻記載証明它是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或者屬於最早之一且特色突出。
在証據充分可信的情況下,我們容易准確地為都江堰、方程術、制圖六體、提花機、造紙術、瓷器、水運儀象台、活塞式風箱、火銃等作嚴謹的分類定名。但是,對有些科學發現與創造、技術發明,需要作適當的概括。例如,中國古代擅長天文測算,積累了長期較系統的觀測記錄,其中的新星和超新星觀測記錄還為現代科學家研究超新星、射電源、脈沖星、中子星等高能天體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將“天象記錄”列為重要創造,以概括地反映中國古代天文觀測的成就。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