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知識產權

吉林大荒地:有機農業乘上“信息化高鐵”

2014年04月11日08:49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吉林大荒地:有機農業乘上“信息化高鐵”

  據新華社電 春季來臨,氣溫漸升,東北平原的田間耕作拉開帷幕。吉林省孤店子鎮大荒地村的現代農業也開始了新的計劃和打算,“光纜電線都已鋪設完畢,操控設備也已安裝。今年夏天,水稻種植基地將實現物聯控制和智能管理。”東福米業總經理劉延峰說。

  劉延峰所說的水稻種植基地,是東福米業近年從大荒地村流轉而來的2000公頃水稻田。按規劃,這部分種植田將依照農業信息化要求種植和管理,建立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統、農業生產物聯控制系統和有機農產品安全溯源系統。

  劉延峰對企業的信息化發展充滿信心,他說:“農業企業如果能利用好這三大系統,運用網絡平台技術和雲計算方法,就能實現企業信息數字化、農業生產自動化和管理智能化。形成一個高效、節能、綠色的現代農業體系。”

  走進監控大廳,LED大屏幕上顯示的是育苗基地和種植田,可看到從苗期溫室育秧到田間的水稻長勢情況。還可以通過無線傳感器,實時採集農業生產現場的各種參數,方便企業遠程監控生產過程。

  通過農業物聯網技術,實時收集農田的溫度、濕度、風力、大氣和降雨量等數據信息,監控農作物灌溉情況,監測土壤和空氣狀況的變化。拿到監控數據后,企業再根據科學指標和用戶需求,隨時進行處理。

  大荒地村農民鐘德富目前在東福米業育苗基地打工,他說:“以前種田,我們是靠眼睛看、用手摸,來判斷土地要不要澆水、施肥。現在有了這套高科技,自動搜集土壤情況,還能分析水分、溫度和含氮量。以后我們都得好好學一學了。”

  “監控和信息傳回,只是信息化的第一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按照農作物生長的指標要求,及時精確地遙控農業設備自動開關。”東福米業信息工作人員徐士成說,“像澆灌、增氧、卷帘開關這些操作,都可一鍵控制。按照科學指標進行自控,不僅更加精確,人力也被解放了。”

  農業信息化建設不僅對作物種植好處多,也與人們的食品安全息息相關。劉延峰指著一盒加工完的大米產品說,信息化管理后,產品在生產、加工環節將被安裝電子標簽。在倉儲、運輸、銷售等后續環節,信息將不斷添加和更新。“隻要輸入產品專屬二維碼,是誰種的,是否使用農藥化肥,在哪裡加工包裝,是如何運輸的,都看得清清楚楚。這個‘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追溯,讓消費者更加放心食用。”

  看著龐大的“智能系統”,劉延峰說:“農業信息化就像一列高鐵,農企想走得快、走得遠、走得穩,就一定得想辦法搭乘它。”

(責編:王永戰(實習生)、馬麗)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