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效
市場競爭環境更加公平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強政府、弱市場是普遍現象,中國經濟當下存在的許多問題,或多或少都與過度行政干預、腐敗行為高發、企業無法公平競爭等問題相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強調著力解決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將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作為政府的主要職責和作用。多位專家認為,隨著中國的反壟斷執法逐漸進入制度化、常態化的新階段,市場主體在更公平的環境下競爭也得到了保障。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提是不被壟斷行為所綁架。”參與反壟斷論証的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研究員蘇華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反壟斷執法是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實現市場和政府“兩隻手”協調配合、有機統一的重要環節,是從“人治”和“壟斷”中解放市場,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保護公平競爭的利器。有效的反壟斷執法能夠促進我國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因此,反壟斷執法對於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蘇華說,自《反壟斷法》於2008年生效以來,反壟斷工作“有法可依”的目標已基本實現,在“有法可依”的前提條件下,反壟斷工作“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將加強。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面臨有限的執法資源與不斷增長的執法需要之間的矛盾,需要充實執法力量,加強機構間協調溝通,形成合力。而隨著我國司法改革的深入,有力的司法審查制度能促進反壟斷執法從實體到程序上的審慎與穩健,保障行政執法的可問責性,確保反壟斷執法的制度化與常態化。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反壟斷執法涉及跨國外企,導致一些海外媒體發出質疑。對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曾指出,反壟斷調查所涉及的企業,外國企業隻佔到10%,這說明並不是針對某個方面企業的。中國推進的包括反壟斷調查在內的事中事后監管是依法、透明、公正進行的。這些舉措有利於中國擴大開放,讓更多外資、外國產品願意和敢於進入中國。
還有專家指出,我國反壟斷調查與執法符合國際慣例,並未違反世貿協議。任何一個市場經濟國家都會進行反壟斷執法,反壟斷根本目的是保護市場公平競爭,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我國反壟斷在立法、執法、司法實踐等方面均依據了國際慣例與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則。
展望
下一步或劍指行政壟斷
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反壟斷執法都集中在人們耳熟能詳的一些企業巨頭身上,而真正針對行政壟斷的執法不多。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將“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因此,有很多人正在呼吁反壟斷執法將“戰場”擴圍至“政府壟斷”和“政府授予的壟斷”。近日發改委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也一度透露,下一階段反壟斷調查工作重點將有所轉移,濫用行政權力、排除競爭和地方保護主義將是調查重點。
中國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1998年至2002年形成過一個小高潮。那時,民航、電信、電力等試行分拆改組等改革。但是從此之后,壟斷行業改革進展緩慢,鐵道部門剛剛實行政企分開和政資分開,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鐵路建設運營等工作也剛剛規劃或小范圍啟動。煙草、鹽業等部門至今仍然政企不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委員張卓元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改革牽涉利益調整,會觸動壟斷部門利益,必然會受到既得利益群體的阻撓和反抗。為了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攻堅,首先需要有頂層設計,而且必須由非利益相關者從完善新體制要求出發,吸收各方面智慧后科學制定。目前,一些壟斷行業如金融、石油、電力、鐵路等正在逐步放開競爭性業務,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因此,執法部門需要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依法打擊利用行政壟斷追逐本部門或本地區甚至官員私利的行為。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陳劍則表示,要從根本上破除行政壟斷,除了更嚴格的執法調查外,還應當放開包括自然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在內的所有競爭性領域,為民間資本提供大顯身手的舞台。這有利於合理定位國有企業職能。對壟斷性國企要合理區分壟斷性業務和競爭性業務,將競爭性業務分拆引入民間資本,同時加強對自然壟斷性業務的政府規制。國企應從競爭性領域逐步收縮,大力發展股權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公司,給民營經濟提供更大舞台。此外,還應當建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機制,這有助於在基礎設施等領域引進更多的社會資金,並提高運營效率。(記者 林遠 方燁)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