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知識產權

清華博士甘當電力藍領工人 3年搞出27項發明專利

2014年10月14日08:34    來源:東方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清華博士甘當電力藍領工人 3年搞出27項發明專利

清華博士甘當電力藍領工人 3年搞出27項發明專利

圖片說明:謝邦鵬在工作。

清華博士甘當電力藍領工人 3年搞出27項發明專利

圖片說明:謝邦鵬在檢測電力設備。

清華博士甘當電力藍領工人 3年搞出27項發明專利

圖片說明:謝邦鵬和同事們在進行巡查。

  今年32歲的謝邦鵬是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的一名一線工人。然而,他卻是一名“不走尋常路”的“三清博士”。這位本科、碩士、博士都在清華大學就讀的高材生,隻為追求自己的夢想,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3年內謝邦鵬就率領團隊申請了27項發明創新專利。面對社會上各種“唯高薪”論,邦鵬有著自己的人生哲學: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除了物質,個人的成長和進步更讓我得到滿足。

  從小是“學霸”圓夢從工人做起

  5歲上小學,高中時數理化都得過奧林匹克競賽獎項,謝邦鵬就是人們說的那種“學霸”。

  1999年,他以高出四川錄取線40分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那年他17歲,而專業,選的就是“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大三時,班上很多同學都在為出國做各種准備,但謝邦鵬對此卻興趣不大,學習成績優異的他已被保送為中科院院士盧強的碩博連讀博士生。

  “電力”能轉換成“磁力”,牢牢地吸引住了謝邦鵬。2008年博士畢業,謝邦鵬眼前的職業道路有很多條,但他還是難舍電力﹔而即便在電力系統,也有多種方向。最終,謝邦鵬的選擇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到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做一名電力工人。

  對於謝邦鵬的選擇,父親很支持,母親有點小失落,因為她希望兒子回成都。而謝邦鵬則沉浸在新工作、新生活的憧憬之中。謝邦鵬說,小時候老師問同學們“長大后的夢想”時,他的回答是“工程師”,這個夢想從未改變,隻不過,這個“工程師”要從一線工人開始做起。

  理論結合實踐菜鳥變“達人”

  2009年初謝邦鵬第一次跟著繼保班的老師傅到一線工作時,“現實”就狠狠地給了他“悶頭一棒”——“三清博士”瞬間變成了一隻操作技能“菜鳥”。

  “繼保班”是浦東供電公司“運檢部”的重要班組之一,主要負責公司管轄范圍內“二次設備”、“三次設備”的運行維護,工人們要做的是日常巡視維護檢修、故障搶修、新設備投用前的驗收等工作。對於這些工作的原理,在清華大學苦讀9年的謝邦鵬早已爛熟於心,但第一次進入工作現場、看著師傅們各自忙開時,他卻隻能“傻站”在一邊,因為“什麼工作都搭不上手”。

  雖然自己有博士學位,但都是理論知識,面對實際工作,除了從零開始,別無他路。謝邦鵬又開始發揮“學霸”的潛能。他一邊翻看各種工作規程、說明書,一邊主動向班長“要活干”,單位規定下午5點下班,他經常主動加班到晚上七八點。為了提高工作技能,很快他就成了班組裡的“勞模”:擰螺絲最多、接線頭最多、看圖紙最多、做筆記最多。

  從“零技能”菜鳥到操作“達人”,謝邦鵬用了一年時間。時至今日,他仍堅持著工作時“早到晚走”,基本每天都是班組裡最晚下班,“已經習慣了。”

  “三清博士”暴走“丈量”世博供電路徑

  2010世博年,謝邦鵬他和女友黃玲在上海組建了小家庭,是不折不扣的“裸婚”。那一年,他從一線班員成長為現場工程師,除了繼保班的工作外,還被抽調去參與世博區域變配電設備的運行維護工作。

  作為最基本的保障條件之一,電力對世博區域運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時,謝邦鵬手頭有一些前期的資料,但這些資料是不是都能和現場的設備對應得上?認真的謝邦鵬開始了排摸,而排摸的方式很原始——把浦東世博區域各站點的全部供電路徑走一遍。

  “每天走二三十公裡肯定有的,一天下來非常累。”除了走路,謝邦鵬還要鑽進每一個地埋變的坑道查看設備,坑道裡經常有積水,經常出來后就是一身泥水,“現場不可能換衣服,濕衣服也要穿一天。”最終,在用雙腳“丈量”了浦東世博區域供電路徑之后,謝邦鵬和同事精確繪制出了數千條線路的接線圖。

  2012年夏天,謝邦鵬凌晨3點接到一個搶修電話:35千伏黃樓站一倉10千伏出線倒閘操作時不能正常送上,他和同事董逸俊立即趕赴現場。黃樓站是一個老站,10千伏開關室裡就像一個蒸籠,謝邦鵬和董逸俊進去不到3分鐘,衣服就已被汗水濕透。所幸,此時的謝邦鵬已練就過硬的現場處置本領,他很快查明原因,一個小時后,更換完一個繼電器,順利送電。

  類似的緊急搶修任務,這麼多年來謝邦鵬完成了無數次。

  點滴凝聚創新一句“抱怨”引發一項專利

  經過幾年的歷練后,2011年,29歲的謝邦鵬當上了繼保班的班長,開始帶領一個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共同前行。在謝邦鵬繼保班的工具包裡,總能找到一根10多厘米長的小鋼管,工人們稱之為“套筒”。這根不起眼的“套筒”,卻是一項專利產品,而它的“誕生”則來源於班裡老師傅的“抱怨”。

  在調換電磁繼電器時,因為螺絲的“腿”太長了,用鉗子擰非常麻煩,費時又費力。老師傅用土辦法接工具,但效果不大好,一般也就抱怨兩句。但謝邦鵬聽到抱怨后卻開始琢磨:既然工具不順手,為什麼不設計一個順手的?隨即,他就帶領團隊開始了設計,利用自己的理論知識,結合實際的工作需求,開發出了一套電氣化組合式裝卸工具。而就是這個簡單、小巧的套筒,解決了一線工人實際工作中存在多年的大麻煩,拆一套設備就能節約1小時。

  而謝邦鵬帶領團隊的發明創造遠不止這一項。從2011年成為繼保班的班長到2013年,短短3年間,謝邦鵬就帶領團隊申請了27項發明創新專利,平均一年近10項,同時還發表了7篇EI、核心期刊收錄的科技論文。

  最近一兩年,謝邦鵬不時會聽到有人跳槽的消息面對這些,謝邦鵬顯出少有的淡定。2012年謝邦鵬和妻子在浦東臨沂新村買了一套老公房,總價170萬,貸款110多萬,如今除了公積金外,他每月近一半工資要拿來還房貸,“要說沒壓力,那是騙人的。但是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我喜歡這份工作,比起賺多少錢,在這個崗位上我有收獲、個人能力有成長有進步,更讓我得到滿足。”謝邦鵬說。(記者 袁家福 劉歆)

(責編:朱妮(實習生)、趙竹青)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