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國防軍工業的拳頭產品,殲10戰機可以說是中國的驕傲,這款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第三代戰斗機憑借優越的性能,被譽為“國之重器”。然而,這樣一款托載著中國人空防夢想的自主知識產權戰斗機,卻陷入了一場知識產權糾紛。日前,在一起關於殲10戰機(單座)(下稱殲10戰機)模型侵權糾紛中,關於殲10戰機及其模型是否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該如何保護等問題引發了國內知識產權專家的討論。
飛機模型引發侵權糾紛
2012年底,專業制造各類國產飛機模型的北京中航智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航智成公司)以侵犯著作權為由,將深圳市飛鵬達精品制造有限公司(下稱飛鵬達公司)告上了法庭,認為該公司生產、銷售的“45cm 小殲10”飛機模型侵犯其對“殲10飛機(單座)”的設計圖紙、模型及飛機本身分別享有圖形作品、美術作品或模型作品的復制權及發行權。
中航智成公司總經理須智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戰機模型領域的侵權現象較為嚴重,市場上銷售的產品絕大多數都沒有得到授權。
據了解,中航智成公司從2007年起,先后經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下稱611所)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成飛公司)的授權,取得了殲10系列飛機及梟龍系列飛機模型的生產、銷售及維權權利。611所和成飛公司分別是殲10戰機的設計、研發和制造單位。
是否作品存在正反觀點
殲10戰機及其模型是作品嗎?是否應該得到著作權法保護?
由於此案涉及殲10戰機這一特殊的載體,法院對此案的審理也相當慎重,並為此召開了專家論証會。
今年2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了一審判決。法院認為,殲10戰機客觀上體現了動感、和諧等美感,屬於其中的“藝術”方面。但在飛機尤其是戰斗機的研發、制造過程中,性能參數的更優為設計者或制造者所主要追求的目標。飛機設計完成后所產生的“藝術”方面僅為其設計過程中的附帶產物,且其必然體現了相應的實用功能,而該“藝術”方面的改變亦必然影響相應實用功能的實現,即在殲10戰機中其“藝術”方面與“實用”方面並非相互獨立。因此,殲10戰機尚不滿足實用藝術品作為美術作品獲得著作權保護的條件。
法院還認為,殲10戰機模型是由中航智成公司根據殲10戰機等比例縮小制作而成,屬於對殲10戰機的精確復制,並非由其獨立創作而成,不符合著作權法關於作品之“獨創性”的要求。因此,殲10戰機模型也不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這一判決作出后,即引起了業界的一些爭議。
日前,在成都召開的“飛機造型設計著作權問題研討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吳漢東認為,飛機不管是作為一個樣機還是作為成品,尋求知識產權保護有兩條路徑,一個是作為產品,從產品的技術功能、性能出發,考察它是否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通過申請專利進行保護。另外,就是作為作品,從著作權角度來進行保護。
吳漢東認為,殲10戰機的優美造型、流線型的外觀和色彩這種設計可以尋求著作權的保護,但是前提條件是要具有獨創性,不能是一個普通的機型。
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劉春田認為,殲10戰機的造型應該受到保護,這個“型”無論是飛機還是模型都是作品,也不管是工業制作的還是手工制作出來的,都要受保護,不能局限於變成了模型再保護。
劉春田認為,從殲10戰機“造型”這個角度來看,飛機和模型是一個作品,並非兩個作品。
飛機設計保護困局待解
戰斗機是不是作品,該如何保護?最關心這個問題的莫過於飛機的設計師們。日前召開的“飛機造型設計著作權問題研討會”引起了我國戰機設計領域專家的高度關注,我國先進戰機的總設計師們齊聚一堂,殲10戰機(雙座)總設計師楊偉、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孫聰、直—10原型號總工程師唐景峰等,都對殲10戰機及其模型不受著作權保護感到困惑。
楊偉表示,任何一款飛機到最終定型,都是經過多少年摸爬滾打,是設計師們心血的結晶。以前一直認為這是要受到保護,而且要加大力度保護,沒想到現在出現了這樣的案例。“我聽說汽車、艦船等模型都受到保護,為什麼凝聚更多心血的東西反而不受保護了?”楊偉感到不解。
孫聰認為,飛機設計是一種技術和藝術的結晶,特別是在外形的設計上,同樣的性能指標不同的設計師會設計出不同的外形。外形是這樣的,在給定發動機的條件下,功能定義清楚之后,外形有很多內涵,翼型變一點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外形設計既有實用性也有藝術性。“藝術性就是主設計師的喜好,比如我喜歡這樣的,他喜歡那樣的,飛機設計就有美學在裡面。飛機是一個整體的設計,飛機設計要得到著作權的保護,這對我們很重要。”孫聰說。
據中航智成公司代理人、北京君永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月峰介紹,原告已就一審判決提起了上訴。目前,這起案件正在二審中。本報將繼續關注案件進展。(記者 祝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