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嵩繪
6月下旬,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上市公司中興通訊,在全球范圍內針對美國專利運營公司維睿格基礎設施公司(Vringo)發起大規模訴訟行動,對維睿格擁有的相關專利提出無效訴訟。根據中國專利復審委發布的信息,目前已有30余件專利的無效申請被受理。除中國外,中興通訊在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針對維睿格的專利無效訴訟也被受理或在審理中。
除了在全球發起專利無效訴訟,中興通訊也向歐盟委員會提起反壟斷調查申請,要求對維睿格及其關聯公司在歐洲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進行調查。
“我們別無選擇。發起如此強硬的反擊,並非我們初衷。”中興通訊相關負責人表示。
反擊“專利流氓”的打壓與脅迫,維護“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專利許可原則
美國維睿格是一家典型的專利經營公司。它代表了一類商業模式,即通過投資買來一部分專利,利用這些專利向實體企業要求高額的專利許可費用。這種公司在全球並非獨此一家。
去年12月至今,中興連續贏得4起美國337調查的終裁勝訴,而3名原告都是專利運營公司,其中的交互數字技術公司(InterDigital)更被稱為專利運營公司中的大鱷,曾兩次對中興通訊申請337調查。
新的趨勢是,專利經營公司中所謂“專利流氓”的出現,打破了以往各大廠商和專利擁有者之間的平衡。這種專利運營公司從個人和破產公司手中低價購買專利,伺機對一些從事實體行業的企業發動專利侵權訴訟,以獲得巨額賠償。
據了解,自2012年維睿格收購諾基亞相關專利后,為了促成購買的專利盡快變現,維睿格迅速發起對中興通訊的訴訟。兩年來雙方展開多次談判,但維睿格一直堅持其明顯不合理的高昂許可費,並持續在多國對中興通訊發起訴訟。
業內人士認為,基於通信市場的公平競爭,維睿格有義務將擁有的標准必要專利,按國際通信標准組織制定的“公平、合理、無歧視”的原則(“FRAND原則”)進行對外許可。但目前維睿格的行為已經涉嫌違反這個原則,也涉嫌違反中國、美國及歐盟等國家的反壟斷法律。
中興通訊副總裁、首席法務官郭小明介紹,中興通訊尊重其他廠商的合理專利訴求,並一直謀求以交叉授權、一攬子協議等方式解決業內的知識產權爭端,目前已與高通、西門子、愛立信、微軟等公司達成廣泛共識,簽署了數十份全球知識產權交叉許可協議。同時,中興在2011、2012年國際專利申請量蟬聯全球第一,2013年為全球第二,也有信心迎接各種形式的專利挑戰。
“我們會積極應訴,並採取法律所允許的各種途徑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讓維睿格回歸合理、理性的狀態,通過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雙方間的知識產權爭議。”中興通訊全球知識產權總監沈劍鋒說。
行業人士分析,中興通訊很可能只是維睿格對中國公司一系列攻擊的開始。目前像中興、華為這樣市場遍布全球的中國通信企業其實並不多,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如聯想、小米等走出去,將可能遭受到類似專利手段的打壓和榨取。
沒有強大的知識產權實力,就沒有進入發達國家的門票。沒有知識產權的積累,未來知識產權的成本會很高
目前,包括通信設備和智能手機制造企業在內的中國高科技企業,在海外遭遇專利戰並不罕見。特別是在已經全球化的通信和互聯網行業,知識產權的競爭是產品取勝和佔據市場的關鍵。
“知識產權是高科技企業競爭的利器,特別是對一家進入全球市場的跨國公司來說,你沒有強大的知識產權實力,就沒有進入歐美發達國家的門票,即使進去以后也會被打回來。”郭小明說,同時,如果沒有知識產權的積累,未來知識產權的成本會很高,需要向其他廠商交付高昂的許可費。可以說,知識產權是高科技企業競爭的重要基礎。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歐美市場,通信行業的知識產權訴訟都是重災區。早期的通信技術專利成為標准后,被少數公司掌握,如3G時代CDMA技術主要被美國高通公司掌握。隨著3G、4G的發展,新技術和新標准出現,基本專利不再被少數幾家權利主體掌握,而是分散在幾十家甚至是上百家的企業手中。比如像中興、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在4G時代強大起來后,也開始在專利上有了重要話語權。因此,標准的復雜性和權利主體的分散使得一個產品可能包含上千項專利技術,從而導致了目前通信領域專利訴訟最為頻仍。
專利是中國通信行業不少企業的軟肋。以手機行業為例,微軟一直擁有大量的專利,雖然安卓系統是免費使用,但是系統中使用了大量微軟的專利,安卓手機廠商依然需要支付專利許可費用。據了解,目前,微軟已向安卓制造企業以智能手機每台約5美元、平板電腦約10美元的價格征收專利許可費。中國的手機制造企業認為這一費用過高,而在手機芯片龍頭公司美國高通2013年營業收入中,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業收入佔了49%。
有專家認為,目前,我國自有品牌手機普遍利潤較低,在3%之內。“一部智能手機中,各種專利費用已佔到出廠價的約8%—10%。”這對於本身就已是微利的中國手機廠商來說壓力不小。“專利流氓”公司的出現更加劇了這種壓力。
從全球趨勢看,專利經營公司並不從事任何實業,也不屬於某個實體產業,但現在這種知識產權的經營已經對實體產業的創新和發展造成了實質性影響,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已開始通過推動行政執法和司法審查來減少這種影響。
郭小明說,即使是中興這樣具有強大專利實力的公司,由於專利運營公司不生產具體產品,無法在市場上與其直接交鋒。應對不理性的“專利流氓”,中國企業要大膽運用法律手段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企業必須加大知識產權的積累,學習、熟悉、運用知識產權規則保護自己
盡管中國企業在通訊領域進步迅速,積累的知識產權也發生了量變到質變的變化——2G時代專利很少,3G時代迎頭趕上,4G時代核心基本專利以及有商業價值的專利數量都已在全球第一陣營,像中興通訊的4G LTE基本專利佔到全球的13%,這個數字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但專利許可費用未來幾年仍將是中國通信企業的巨大負擔。以之前酷派、小米等中國手機廠商擔心的微軟、諾基亞合並事件為例,諾基亞擁有智能手機通信相關的標准必要專利和非標准必要專利數千件,且全球20%沒有跟諾基亞簽署專利許可協議的相關公司基本集中在中國。
離開手機業務后,諾基亞已無需和其他廠商交叉授權,成為全球領先的純粹專利擁有公司。一家不再生產手機的企業卻擁有大量的手機及通信專利,如果通過單方面提高專利許可費來增加營收,將進一步打破之前企業間專利交叉許可的專利平衡,勢必引起行業巨變。
郭小明認為,不管是走向海外,還是本土發展,中國企業必須練好內功,加大知識產權的積累。同時,也必須學習、熟悉知識產權規則,並能夠自由運用規則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不是說一碰到問題,就一味去躲避。採取鴕鳥戰術,不根據企業實際風險評估,對專利訴訟不主動去應訴,可能導致市場的禁入。
業內人士建議,面對新型專利濫用模式,政府部門應當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維護創新環境及消費者利益。近幾年國家發改委發起了與專利相關的一系列反壟斷調查,調查和處罰措施恰當有力,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的秩序,特別是促使專利許可市場恢復競爭秩序。
對於新型專利運營公司,尤其是那些目標主要針對中國企業的所謂“專利流氓”,更應引起反壟斷執法機構的重視。新型專利運營公司在國際上屬於新生事物,其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法和反壟斷法的交叉適用,對世界范圍內的反壟斷執法來說也是一個新命題,值得有關部門予以關注,做好應對,以維護中國專利許可市場的公平競爭,也可為全球范圍內的相關案例提供體現專業水平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