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創意產業最怕什麼?侵權,小微企業尤甚。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我國小微企業完成了65%的發明專利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但面對專利侵權卻無能為力、困難重重。
2012年5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在鄭州市金水區為全國首家“國家知識產權創意產業試點園區”授牌。試運行一年后,2013年8月正式開園,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以發展知識產權經濟為引領,以創意特別是工業設計為主體的國家知識產權創意產業試點園區。
如何給創意產業定制知識產權的“防彈衣”?記者近日走訪了創意產業試點園區。
上善公司總裁賈思源對一次慘痛經歷記憶猶新:艾凡仕科技有限公司的“吸盤藍牙音箱”項目聘請其做工業設計,由於忽略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產品剛面世,其外觀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就被很多山寨公司侵權抄襲,耗費幾個月心血的科研成果就這樣被掠奪,公司直接損失至少3000萬元。
這是產品生產階段的侵襲。最令創意產業企業擔憂的還是設計階段,特別是和用戶見面后的“見光死”—剛把產品介紹給客戶,就被拿去侵權。產品“見光死”就像一個魔咒,困擾著設計行業。所以一部分企業就放棄創新,跟在別人后面走。
去年,聽說國家知識產權創意產業試點園區在鄭州金水區開園,賈思源前來考察。考察中,他看到園區正在對企業“一對一”服務:專業研發醫療器械的澤正公司申報專利后,工作人員發現整體技術方案僅申請一件專利,立即為他們找來中原專利所的負責人進行輔導,幫助該公司在骨科克氏針折彎器技術領域鑄造了一個數量不菲的“專利池”,整個專利申請服務經費由園區承擔。看到園區有這樣的管家式服務,賈思源毫不猶豫地將企業搬了過來。
園區知識產權部部長王鴻翎告訴記者,在提供一系列服務的同時,金水創意園還在知識產權保護、維權機制的法律訴訟,執法等環節積極探索,比如協調知識產權局、工商局、新聞出版局等職能部門,在園區建立三局合一的知識產權園區分局等。
“一切服務企業”的辦園理念、好的口碑,吸引了國內工業設計實力企業紛紛入駐。現在園區企業的入住率已是95%。
“服務好企業、保護好企業的權益是我們招商的‘法寶’。”園區招商部部長李福岐說。園區已經形成一個微型的小工業產業鏈,有與科研機構、院校合作的創意產業研發中心,有提供專利申請等服務的知識產權服務中心,提供數據信息的知識產權信息檢索分析平台,擁有3D打印設備、數控機床的快速成型制造中心。
作者:曲昌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