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對於通信產業來說,足以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成立於2005年8月的華勤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勤通訊),以中國為研發基地,將服務網絡覆蓋到亞洲、非洲、拉美、歐洲等市場。這10年來,華勤通訊經歷了一段日臻完善的知識產權歷程。
“10年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公司對知識產權工作的投入。”華勤通訊法務部總監聶磊告訴本報記者,合理利用知識產權資產,不斷給產品融入新的技術,才能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企業向全球市場挺進。
“一個都不能少”
其實,早在成立之初,華勤通訊就注重打造知識產權布局這把金鑰匙。在通信行業巨頭雲集的海外市場,專利地圖分析、專利許可談判、軟件著作權管理、商標風險控制等相關工作“一個都不能少”,容不得一絲馬虎。
“在注重本土專利數量與質量的同時,我們將專利的全球布局當作重要任務之一,同時提前定位重要市場,並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進行專利風險的規避。”聶磊介紹,華勤通訊將專利分為基礎專利、核心專利和重要的非核心專利,重點在美國、德國、印度等國進行整體布局,其次在日韓巴西和歐洲部分國家布局基礎專利和核心專利,最后在俄羅斯和南非等國家有選擇地提交專利申請,“通信產品生產制造國,以及不同國家的市場容量、研發實力均不同,專利布局也應因地制宜。”
在通信行業,華勤通訊的知識產權工作並不僅限於專利,“商標風險的控制、發現和品牌維護對我們來說也至關重要。”聶磊稱,公司在品牌確認時,會預先進行商標可注冊性查詢,不隻局限在移動電話類別,而是包括所有相關、近似及公司長期規劃的產品方向﹔在品牌推廣時,會預先在主要市場國家進行關鍵商標的注冊申請﹔在品牌使用時,不隨便使用未注冊標記和修改商標圖樣。
此外,對於自主研發的通信軟件,華勤通訊則積極進行著作權登記保護,避免侵權糾紛。目前,華勤通訊已擁有軟件著作權登記429件。“我們在產品中非常重視第三方商業軟件、開源軟件、工具軟件和產品中圖片的版權風險,都要求上游供應商提供正版化的保証,避免因為侵權損害自己的商業形象。”
靠團隊闖難關
對於通信行業新興企業來說,開發產品和開拓市場就必須面臨來自跨國公司的巨大壓力。“面對壓力,我們一直完善自身知識產權戰略,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逐步形成與通信巨頭在產品領域的交叉許可。但還是沒想到我們會突然遭遇諾基亞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聶磊清楚地記得,2010年12月,諾基亞公司針對華勤通訊向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8起專利侵權訴訟,並針對其中的“選擇數據傳送方法”專利,提出了2000萬元的索賠。
面對國際巨頭突如其來的訴訟,華勤通訊一方面積極應對,一方面針對諾基亞公司“選擇數據傳送方法”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起無效宣告請求。漫長的訴訟之路從此開始,幾經波折后,今年7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選擇數據傳送方法”專利行政訴訟案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全部無效的決定。這也意味著,諾基亞公司提起的訴訟喪失了權利基礎,2000萬元的索賠或成泡影。
“此案讓公司更加切身地體會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聶磊說,進軍海外市場,要在專利戰略上秣馬厲兵,不僅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還要有熟諳財務、產品、法律的專利團隊,“關鍵是要在建立知識產權防御體系的同時增加人才和相關知識產權知識儲備,如此才能在海外市場劈浪前行。” (黃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