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知識產權
人民網>>知識產權>>正文

正泰集團:專利定乾坤 轉型贏未來

2015年08月19日13:03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手機看新聞

2009年4月15日上午,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浙江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正泰集團)訴法國施耐德電氣低壓(天津)有限公司(下稱施耐德公司)專利侵權案剛剛開庭還不到10分鐘,雙方代理律師分別在接到一個電話后突然申請休庭。沒多久,雙方的全球和解協議送達。在場的44家境內外媒體,以及包括歐盟駐華代表團、法國駐華使館、美國駐滬領事館在內的6家國外駐華機構代表,對眼前戲劇性的一幕驚嘆不已,他們恰好成為正泰集團與施耐德公司最終和解的見証者。

“這向世界証明,中國民企不僅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而且可以與跨國公司在國內外市場公平競爭。”回憶起6年前那一幕,正泰集團副總裁徐志武表示,公司已經用對方所付的1.575億元的和解賠償款設立了基金,支持中國企業領先的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

3萬元到200億元

與同為“走出去”的企業廣東美的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美的公司)打交道的故事中,可以發現正泰集團對專利與質量的追求。美的公司對產品質量精益求精,多年來一直是正泰集團的老客戶,不過他們卻時常給正泰集團“出難題”。一次,美的公司在新設計的外銷產品中,要求正泰集團提供的電子接觸器要在70攝氏度的條件下使用,操作頻率要比國家標准高出數倍,使用次數要達到15萬次,遠高於國家標准的要求。雖然沒有現成的技術和先例,但正泰集團還是決定,破例為這個老客戶單獨進行技術研發。在規定時間內,正泰集團啃下了這塊“硬骨頭”,為美的公司提供了全新的專利產品。

“專利就是核心競爭力。”這已經成為正泰集團的核心價值理念。通過專利產品,一方面可以滿足客戶和市場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產品的質量和性能。而正泰集團對質量的嚴苛,也是通過專利來實現的。在正泰集團的管理層,專利與質量意識已經融合到生產經營的所有環節,從注重“實物質量”到注重“經營質量”,從“小質量”到“大質量”,多年來,公司主要質量指標位列全國同行業前列,但這絕非偶然,而是專利運用的價值體現。

“8個人,3萬元,這就是正泰集團創業時的全部家當。”徐志武介紹,專利與質量,一直都是正泰集團立足和發展的根本,專利更是重要的基礎支撐,在歷次緊要關頭都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正泰集團的成長立下了汗馬功勞。如今,正泰集團已經擁有專利1200余件,並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了國際專利申請,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專利布局,為自身“走出去”解除了后顧之憂。今天的正泰集團,已經擁有固定資產超過200億元,員工超過2.3萬人,在國內外設立了多家技術研發中心,技術水平位居世界先進行列。

1個地區到120個國家

近日,在長沙至昆明高鐵客運專線電氣化項目電器招標中,正泰集團以過硬的專利產品,最終中標。長沙至昆明客運專線是滬昆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時速350公裡。通車后,長沙至昆明將由目前的22小時縮短至4小時。

“通過推行《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准(下稱貫標),企業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正如徐志武所言,貫標為正泰集團“走出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功不可沒。

貫標不僅成為完善企業全面管理的基礎,而且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拓展產業新領域帶來了新的空間。多年來長於低壓電器的正泰集團,近年來又將眼光投向新能源。依靠對產業創新的精細嗅覺,正泰集團及時調整市場戰略,通過不斷自主創新,確立了以光伏電站引領帶動組件生產、銷售的模式,成為全球首家光伏電站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依靠自主知識產權優勢,正泰集團近年來在光伏行業逆勢發力,在美國、韓國、泰國、印度等國家建成近百個光伏電站。截至2014年底,正泰集團已在國內外建成光伏電站容量達1.2吉瓦,每年可發電約16.8億度,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光伏電站投資開發運營企業。

目前,正泰集團已經成功把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打入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低壓電器元件向中、高壓成套輸配電延伸﹔由硬件產品制造向軟件開發,電力、工業自動化系統集成服務商轉變﹔由傳統制造業向系統工程,到投資運用太陽能光伏電站的高技術服務業轉型。正是知識產權推動了正泰集團劈波斬浪,不斷前行。從過去一個浙江的小企業變成了一家全面國際化經營的大企業。正泰之路,發人深思。(趙建國)

(責編:魏艷、馬麗)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