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月,位於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體育公園注定要沸騰,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在這裡舉辦,世界知名網球選手的風採吸引著各地網球迷。有心人會注意到,在大賽入口顯眼位置、賽場中人流密集區域、室內球場、甚至現場媒體中心的或巨屏或小巧的電視邊緣都有“Hisense”標識,而它正來自一家中國企業——海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信集團)。實際上,2013年就成為澳網官方贊助商和電視產品指定供應商的海信集團在海外市場獲得的肯定遠不止於此。近年來,海信集團產品遠銷歐洲、美洲等地區的130多個國家,其中空調、電視等產品銷量全球領先,其積累的技術優勢和全球專利布局在海外市場得到充分顯現。
“我們十分清楚,如今的海外市場競爭,已經不單純是產品功能和價格的競爭,關鍵在於專利實力的比拼。”海信集團知識產權部部長張重立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為海信集團的國際化戰略保駕護航,公司確立了海外專利精細化布局,嚴密防控專利風險的策略。
研發布局因地制宜
“早在涉足海外市場之初,海信集團就意識到專利問題將成為企業‘走出去’必須經歷的考驗,於是開始重視海外自主創新和提交專利申請,逐漸積累專利實力。”張重立告訴記者,為了充分適應海外市場,海信集團因地制宜,在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地設立了七大海外研發中心,研發范圍涵蓋了多媒體研發、電視芯片研發、手機研發、光通信研發等領域。“這些海外研發中心深入了解技術發展趨勢、技術規范的演進以及市場的走向,充分調動本地資源來更好地服務海信品牌。”張重立表示,海外研發中心的高效運營,提升了海信集團整體的專利實力,自主研發的產品也獲得了海外客戶的信賴。
“為了全方位保護創新成果,海信集團在國內外同時進行專利布局。”張重立介紹道,海信集團將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國際專利申請作為重點,在產品銷售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進行包繞式專利布局,保護創新成果。目前,海信集團已在海外積累了30多件專利。同時,海信集團還注重對專利質量的管控,確保國外專利的高授權率、經得起訴訟的檢驗。
專利風險嚴密防控
今年3月,一起知識產權案件被德國權威法律期刊作為典型案例重點登載,而其中的主角之一正是海信集團。談到這起案件,張重立至今記憶猶新。去年9月德國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開展當天,海信集團的展台遭到柏林地區法院“突襲”查抄,隨后,海信杜塞多夫公司6000余台手機也遭到強制收繳。原來,這是Sisvel公司以海信集團手機涉嫌侵權為由,向柏林地區法院申請了訴前臨時禁令,更連續申請了高達100萬歐元的違章罰金,並在杜塞多夫提出專利侵權訴訟。
面對突如其來的訴訟,海信集團決定正面迎擊。“我們開展的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工作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時間十分緊迫的情況下,我們迅速展開專利排查、侵權比對,並充分研究德國相關專利制度,找出其對海信集團採取的臨時禁令存在的程序瑕疵,制定應對措施,立即向法院提出臨時禁令異議。同時,我們在德國和國內均針對對方專利提出了無效請求,向對方施加壓力。”經過了一審、二審合計近5個月的艱苦訴訟,二審法院最終支持了海信集團的訴求,撤銷了臨時禁令。
張重立告訴記者,近年來,海外專利授權公司濫訴現象較為嚴重,海信美國公司也曾連續遭遇多起專利訴訟,因此嚴密的風險防控成為海信集團知識產權部門一項重要的工作。據介紹,從產品研發立項直至上市的全過程,海信集團都會進行嚴密的競品專利排查和侵權風險規避工作。尤其是在參加國際重要消費電子展會前,海信集團還會事先嚴格依照展會舉辦國法律規定做好展品保護工作,以消除展品侵權風險。
“不斷增強自身自主研發能力,運用國際知識產權規則維護自身利益、增加競爭優勢實現企業國際化在海信集團已達成共識。我們今后會將這一理念一以貫之,讓海信集團在國際市場走得更遠。”張重立堅定地說。(吳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