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知識產權

一線工程師朱建勛:為飛行器穿上隔熱衣

本報記者 李心萍

2014年12月29日16: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朱建勛(上圖,資料照片)是我國恢復高考后招收的第一屆大學生。從華中工學院(現為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畢業后,學習液壓傳動的他被分配到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下文簡稱南玻)工作,從此跟預成型體結下了不解之緣。工作至今,朱建勛已成為中材科技公司的一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先后獲得國家級獎勵2項,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大量成果得到轉化,使我國防熱材料研制應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儒雅、謙遜、內斂,朱建勛有著我國典型的知識分子氣質。然而,說起自己的研究,朱建勛卻明顯活躍了起來,就如同在描述自己心愛的物品,眼睛裡洋溢著光芒,有興奮,有自豪。

  飛行器在高速飛行的過程中,由於與大氣層的劇烈摩擦,會產生7000度至8000度甚至更高的溫度,為了讓飛行器不受損害,需要為飛行器穿上隔熱外衣。“假如沒有這些材料,我們的飛行器就不能飛得更高、更遠,就不能跟最先進的國家競爭”,朱建勛介紹說。

  這種“外衣”就利用到了預成型體。由於國外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性能數據保密,產品買不來、技術引進不到,隻能自主研發。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為飛行器發展研究預成型體技術,開始僅有單一的三向結構和少量產品。朱建勛經過大量的基礎研究,論証了原有纖維正交三向結構的缺點,提出改進正交構建方式、提高單元纖維含量的研究思想和結構模型。其研制的穿刺預成型體提升了碳/碳端頭的耐燒蝕、抗沖刷性能,成功應用於航天戰略飛行器,打破了美國的獨家壟斷。

  “回想起這麼多年的研究歷程,我覺得還是興趣最重要。即使現在走上管理崗位,我還是比較喜歡技術研究。”說起這些年的研究心得,朱建勛這樣總結。

  新材料的研制很苦,“從發明到制造出來,可能要5年甚至10年的時間。”長時間沒有成果,加上研制過程中無數次的失敗,沒有興趣、沒有意志力是難以堅持下來的。在第一個產品的研制過程中,朱建勛介紹,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當時連客戶都已經決定放棄了,如果不是老院長的支持,加上心裡對國外相關研究的不服氣,真的很難堅持到現在。”

  “對於年輕人來說,面對巨大的科研壓力,如何能耐得住寂寞,忍耐5年、10年沒有成果的研究過程,是最難的。”朱建勛對於年輕的技術研究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在現今社會,耐住性子專心做研究太難了。”處在領導崗位的朱建勛,尤其希望能為中材科技的科技研究者創造更好的研究和創新環境,幫助年輕人更好地出成果。

(責編:馬麗、趙竹青)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