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中國內地第二家知識產權專門法院在廣州挂牌成立,並將於21日起正式受理立案。與一個月前的首家同類法院相比,廣州知產法院在落實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部署、推行司法改革的方向上邁出了更大的步子,不設行政級別、主審法官均由“遴選”產生、實行跨區域管轄。
今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成立知產法院的決定。這些同時也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需求最為迫切。以廣東省為例,其各級法院2013年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就佔到全國總數的約三成。
廣州知產法院的挂牌成立受到廣泛關注,不僅因其凸顯了中國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的決心,更因其在管轄范圍、法官產生方式、辦案機制等方面都不同於其他法院。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徐春建說,通過先行先試多項司法改革措施,廣州知產法院將為探索中國司法改革之路提供經驗。
根據相關規定,廣州知產法院將打破行政區域限制,管轄廣東省內、除深圳市以外各地的相應案件。“這就意味著通過實行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保持法院的中立性和超然性。”徐春建說。
16日參加揭牌儀式的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沈德詠也表示,廣州知產法院是“為探索建立與行政區劃適當分離的司法管轄制度積累經驗”。
當日,廣州知產法院還舉行了履職宣誓儀式,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桂芳的監誓下,該院的一正兩副三名院長和首批10名主審法官面對憲法牆、向國旗大聲誦讀法官誓詞,宣誓忠於憲法和法律,嚴格履行法官職責。
這10名平均年齡41歲、主辦案件平均超過600件的主審法官,均是在公開招聘中報名,再由專門的“遴選委員會”差額遴選產生的。而中國其他法院的法官,則一般由當地人大任命。
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周玲介紹,廣東省專門成立了廣州知產法院法官遴選委員會,常任委員為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原院長、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吳樹堅,非常任委員則由法官協會、法學會、律師協會和知識產權研究會推薦的24名資深法官、法學教授、律師和知識產權專家擔任,再從中抽簽產生8人參與首批法官的遴選工作。
首批遴選委員中,王波是唯一一名律師代表,他因此戲稱自己是中國內地第一個“選法官的律師”。
而當選首批主審法官的龔麒天對記者說,第一次參加這樣的公開遴選,遴選程序嚴格、透明,注重考察實踐能力,“能夠當選感到非常光榮、自豪”。
按照計劃,廣州知產法院的主審法官總數將定為30名。在可預見的將來,他們不僅將面臨日益增加的案件,還將承擔比眾多同行更巨大的壓力——與中國法院普遍採用的審判委員會制度不同,廣州知產法院將落實“由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主審法官負責制。
楊宗仁是廣州知產法院剛剛上任的首任院長,他表示,知產法院接下來將大力推進法官職業化建設,探索完善以主審法官為核心的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明確主審法官責任制和合議庭辦案責任制。他還表示,知產法院將嚴格錯案責任追究制度,裁判者要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毛一竹 賴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