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知識產權

經濟日報:互聯網不是假貨天堂

2014年12月10日09:00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互聯網不是假貨天堂

  “雙十一”的硝煙還未散盡,“雙十二”又來勢洶洶。

  電子商務的這種大規模集中促銷活動,確實帶來了商家業績和整個商業流通體系銷售規模的飆升,但在不斷創造海量訂單數據的同時,由假冒偽劣等產品質量問題導致的退貨和糾紛也集中出現。在電商促銷活動全年無休、內容和形式不斷豐富的背景下,預防和減少假冒偽劣產品比一味追求銷售規模和價格底線更加重要。

  假貨不是網購節專屬,也不是互聯網經濟特有的衍生物。隻不過網絡購物借助互聯網這種信息共享范圍大、傳播速度快的載體,假冒偽劣問題以更加顯著的形式和內容呈現出來,並得到更多關注和討論。

  遠的不說,今年“雙十一”前后,伴隨著網購節籌備、網購節當天銷售數據攀升和節后消費者的各種吐槽,網購產品質量始終是熱點和各方關切的話題,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雙十一”前國家質檢總局抽查網絡銷售的部分商品,合格率隻有七成多,即使是一些知名電商也有產品被檢出問題。而“雙十一”后,還有相關人士表示互聯網、快遞等現代物流手段已成為假藥流通的重要渠道。由此我們看到,電商業務的發展,一方面是網購品種更加包羅萬象,更加便利和快捷﹔另一方面是網購產品質量問題高發多發。從根本上祛除假冒偽劣等危害電商發展的毒瘤,關系到消費者權益,也關系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整個商業誠信體系建設也有導向和示范作用。

  電商是一種非現場交易,沒有面對面的商品辨識過程,可以說商家品格與產品品質同等重要,商家自律與生產管控同等重要。但網購的銷售主體規模不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導致了在這些方面的監管存在盲區和難點,特別是網購的非現場性,依靠商家自律缺乏足夠強大的外在壓力。消除假冒偽劣,關鍵還是要在源頭和終端上多下功夫,源頭是准入控制,終端是通過每一個交易個案發揮消費者的作用。

  目前大多數電商企業都建立了准入控制和信用評價之類的機制,這套機制的管控強度和密度還應增加,防止漏網之魚。在交易和售后環節,有的時候消費者面對維權的繁瑣,難免有消極和抵觸心理,而消費者是產品質量最直接的受害者,也是最有力的監督員。因此監管部門和電商企業,應加強平台對接、信息共享、機制互動,增進假冒偽劣產品的舉報、舉証、維權等爭議處理的便利性。違法違規代價不高,與假冒偽劣不絕關系很大,在涉假責任追究上,要依法做到必懲和重罰,使商家真正從心理上敬畏,在行為上杜絕。(黃鑫)

(責編:馬麗、趙竹青)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