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輪》海報
《太平輪一九四九》書本封面
□晨報記者 徐 穎
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太平輪》上映后,即被觀眾吐槽史詩片拍成了愛情片,同時,有關太平輪的那段故事也更多地讓觀眾好奇,眾多媒體紛紛致電台灣資深媒體人張典婉,詢問電影是不是改編自她的圖書《太平輪一九四九》?電影與圖書之間有何關聯?張典婉昨天委托其私人律師龐理鵬對外發表聲明稱,“我很感謝大家對太平輪事件的關注,但是我再三聲明,《太平輪》電影是不是改編我的作品,我真的不知道”。
很多人問她會不會去看電影,張典婉的回答是:“我關心的話題,不是用美國商業片模式消費真實歷史中的情感,我隻希望更多人關注這個史實,而不是亂世愛情多偉大。”
寫書還原太平輪事件
太平輪沉沒半個多世紀后,它的遭遇被一本《太平輪一九四九》的紀實文學喚醒了。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張典婉。
從剛記事的時候起,張典婉的生活裡“就有一艘太平輪”,她還從養母幾十年的絮叨裡得知,那艘船后來沉了,淹死了上千人。
2000年,其養母去世之后,張典婉決定開始搜尋這艘船以及隨它一起沉沒的那些故事,而她更大的野心,則是“講述我母親那一代人的流亡”。為了最大限度地還原這段悲情歷史,2004年,張典婉參與《尋找太平輪》紀錄片採訪,並在2005年該紀錄片播出后,開始創作《太平輪一九四九》。2009年,該書在台灣出版,2010年,張典婉召集組織太平輪海祭活動,2011年,修改增訂后的大陸簡體字版《太平輪一九四九》發行,並引起強烈反響。
曾與吳宇森多次見面
“《太平輪一九四九》大陸簡體版2011年6月新書發表時,吳宇森導演劇組來了十幾位,但是並未表明身份。”張典婉記得,“直到2013年初,吳宇森導演到台北,請工作人員約我見面,同行的有胡幼鳳與譚端。吳導說謝謝我的書,並說他不是拍我的一九四九太平輪,只是拍一個一九四九的愛情故事,愛情故事裡有艘太平輪。吳導演說他的劇本請王蕙玲寫。”2013年1月,“吳導演說與我的書完全無關,他不會買我的版權”。
張典婉說:“當時我提供了書中沒有太多著墨的動人愛情,因為一些生存者與當事人都在世,不便寫入書中,如北京的梅娘與在紐約的張祖華一家。吳導演並沒有表示任何意見。”
關注太平輪紀念事宜
這些年,張典婉的生命與太平輪息息相關。“從過去到現在,這麼多年的追尋,在台灣、大陸、香港、澳門以及美國的尋找太平輪之旅,猶如一艘沒有終點的船,每一回的翻滾,都有新的故事、新的人物浮現。今年舟山群島的年輕朋友成立了太平輪研究會,積極爭取在失事地點嵊泗建一個太平輪記念碑﹔ 太平輪受難家屬也希望在基隆碼頭附近,建刻有受難者姓名的紀念碑或是地景藝術。”
今年2月,淒風苦雨中,張典婉站在基隆西二西三碼頭——心中最不舍的是最具回憶的碼頭,曾經承載著一九四九大遷徙的港口,太平輪永遠到不了的終點,就要消逝?
回望失事的太平輪,張典婉的態度是,歷史可以原諒,但不可被遺忘。因此,“當許多人聚焦太平輪是東方的泰坦尼克號,或是用好萊塢情節比擬沉船災難的時候,大部分受難者家屬有著不一樣的見解。在紐約,李昌鈺和張祖華說,太平輪的記憶豈止是愛情啊,是上千個家庭妻離子散的苦難,是一個時代悲慘的印記﹔日漸年邁的吳漪曼教授更是惦記著,太平輪紀念碑呢——在受難者家屬心中,沉船苦難帶來的生離死別,遠遠超越愛情”。
《太平輪》上映了,很多人問張典婉會不會去看電影,張典婉答道:“老實說,我關心的話題,不是用美國商業片模式消費真實歷史中的情感和與許多人的生死別離,我關心的是太平輪紀念碑何時可以做成,撫平昔日傷痕。隻希望更多人關注這個史實,而不是亂世愛情多偉大。”
張典婉昨天委托律師就此事予以回應,“我很感謝大家對太平輪事件的關注,但是我再三聲明,太平輪電影是不是改編我的作品,我真的不知道。請大家關心台灣基隆西二西三碼頭能不能保住,可否在基隆建太平輪紀念碑好像比較重要”。該聲明也表明,從未對《太平輪一九四九》一書授權或委托他人進行改編或翻拍,“對於已經上映的電影《太平輪》 是否存在使用《太平輪一九四九》一書的內容,我們尚不確定。如最終經有關部門認定侵權,本律師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其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