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知識產權

鄭州大學教授芹菜中提取腦梗藥 專利賣4500萬

李曉敏王燦

2014年11月27日08:45    來源:大河網    手機看新聞

  □記者李曉敏王燦實習生趙藝文

  核心提示|50多個人,研究13年,最終從芹菜中提取了一個活性成分,然后利用此成分對現有的藥進行改造,制作成了一種新的治療腦梗藥。

  昨天,在鄭州大學,這個新藥被以4500萬元的價格轉給藥企。明年四五月份,該藥將進入臨床試驗,如果一切順利,預計4年后,此藥將可走進患者生活中。

  作為此組科研的領頭人,鄭州大學副校長常俊標的下一個目標是,帶領團隊,攻克丙肝和肝癌。

  芹菜中挖的“寶”4500萬元轉讓專利轉讓|

  11月25日上午,在鄭州大學新校區第五會議室內,鄭州大學和浙江奧翔藥業有限公司簽下協議,常俊標將自己研發的“一類新藥布羅佐噴鈉”以45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該公司。

  很多時候不是有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了希望。

  “我確實幸運,有些人一輩子也研究不出來一種藥,機遇真的很重要。”藥品研發的艱辛不必贅言,但在常俊標眼裡制藥有著他人無法想象的樂趣。

  “后面有個東西追著似的,非得讓你快點走不可。這個過程當然辛苦,可辛苦之余也有樂趣。就是解決完一個困難,大伙還沒高興完呢,第二個困難又來了,再想辦法解決。我就覺得又緊張又挺高興的。”可以想見,過程絕非常俊標輕描淡寫般簡單,僅在治療腦梗藥物中尋找制劑一項,就用了8年時間。實驗中換了多少種化合物,他自己都記不清了。

  看不到希望!放棄吧!當團隊的其他成員一個個打退堂鼓時,常俊標卻拍板決定——繼續做!

  正是這樣的堅持,讓他們最終從芹菜中提取了活性成分進行結構優化。

  怎麼想到從芹菜中挖寶呢?“芹菜本身就對降血壓,對腦血管有好處。”常俊標說,最終,他帶領50多人,研究13年,利用從芹菜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進行結構優化,制作成了這種新“腦梗藥”——布羅佐噴鈉。50人的隊伍中,年齡最大的91歲。

  在他規劃的藍圖中,新藥明年四五月份進入臨床,如果一切順利,4年后,此藥可以投產,走進患者生活。

  投產后200萬腦梗患者將受益患者福音|

  得此消息后,常年在臨床工作的鄭大一附院神經內科主任許予明教授表示很期待。

  許予明介紹,腦血管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約460萬人因此死亡,其中1/3在工業化國家,其余發生在發展中國家,我國是腦卒中死亡率高發地區,而我省更是重災區。

  “中國每年新發腦血管病200萬人,我省佔到十分之一還要多。”許予明說,目前,對於腦梗病人,除了血管再通治療尚有效外,其他療法效果都很微弱,臨床急需尋找這樣一種藥。

  在許予明看來,目前,用於治療腦梗的腦保護藥有許多種,但是這些藥大多效果不確切或者效果微弱,隻有丁基苯?有一定療效,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新藥布羅佐噴鈉,相當於丁基苯?的升級版,目前動物臨床試驗效果很好,副作用也很小,將來有望成為真正的腦保護藥。”許予明期盼,該藥順利通過臨床試驗,然后盡快投產,造福腦梗患者。

  抗艾新藥是上個紀錄,拿下河南“第一”連創紀錄|

  4500萬元轉讓?是不是創造了鄭州大學單項成果轉讓最高紀錄?

  面對記者的提問,常俊標微微點了點頭。

  而上次紀錄的創造者,也是他研發的抗艾新藥——阿茲夫定,2011年12月16日,以4000萬元的價格花落北京興宇中科有限公司,將在平頂山市建廠生產。

  去年4月30日,新藥離“問世”又近了一步。阿茲夫定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入臨床試驗,這也是河南第一個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新藥用於臨床試驗。

  “現在我們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大概經過3期,就會正式上市。”常俊標說,目前一期臨床已

  痴迷在“原研藥”路上志存高遠|

  按理說,我國原研藥屈指可數,誰手裡握有這樣一個“重磅炸彈”,幾乎都可以自豪一輩子,不過,常俊標並不滿足於此。

  很快,他帶領著科研團隊又奔忙在原研藥的研制之路上。

  昨天,簽約儀式一結束,常俊標便又一頭鑽入到了實驗室,他的下一個目標是,盡快研制出治療丙肝的藥物和治療肝癌的靶向藥物。

  白皙的皮膚、中等身材,從外表看來很儒雅的常俊標,骨子裡卻有一股許多農村娃身上具有的那種倔強和韌勁。

  1982年,17歲的常俊標從河南滑縣一個農村,脫穎而出,考上了河南大學,攻讀醫學專業。4年后,大學畢業的他,雖然可以任意挑“分配單位”,但他放棄了,毅然選擇繼續學習,考上中國科技大學,繼續攻克理學碩士。

  而這,並不是終點。

  隨后,常俊標又繼續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攻讀,拿下理學博士學位,又到美國Georgia大學藥學院,成為博士后。

  一路求學,常俊標對藥物研發的興趣日益濃厚。

  在我國,原研藥少之又少,常俊標發誓,要在原研藥上有一番建樹,“中國人又不比外國人笨,咱自己得爭口氣。”

  經結束,從反饋情況看,反映良好,“目前治療艾滋病的藥物一般每天需要用600∼900毫克,而阿茲夫定每天隻需要1毫克或3毫克,而且副作用很小。”

  常俊標介紹,春節前后,二期、三期臨床將拉開序幕。當詢問上市的時間時,這位嚴謹的科學家給出了“目標——2016年上市”這樣的答案。

  慈父導師|最希望學生比自己強

  與常俊標聊生活,簡單幾句話后,再也找不到別的語言了。倒是說起自己的專業,他的話一下子多了起來,讓人插不上嘴,與剛才判若兩人。

  將隻言片語拼湊起來,這個當年從滑縣農村走出來的小伙最初並沒有想到自己會走上制藥這條道路。

  上大學才第一次見到火車、唱歌跳舞一竅不通……常俊標的大學生活與別人相比起來可能沒那麼多姿多彩,當別人看電視、打球、聊天,甚至吃飯的時候,他在一邊埋頭苦讀

  ……

  從小在農村長大,農活兒樣樣拿得起。在勞動中,常俊標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無論干什麼活,都要掌握要訣。

  而他也把自己悟出的這個“道理”,一點點傳授給學生。

  目前,他帶的碩士生有30多名,博士生六七人,不少學生就是奔著他的名頭而來。

  “一開始以為副校長和我們距離遙遠,但是常老師隻要一有空就給我們指導工作。快50歲的人,喜歡用QQ、微信這樣年輕人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劉冰潔掰著手指一件件回憶與老師相處的過程:聚會請客、詢問宿舍環境、飯菜質量……

  有時,因為學生的疏忽和懈怠,常俊標也會發脾氣,但過后他又會細心地給予指導,告訴學生從哪些角度去思考去提高,並把自己積累的一些竅門和經驗傳授給他們。

  劉冰潔說:“導師疼起我們真疼,可訓起我們真是很嚴厲,但確實是對我們負責,嚴師才會出高徒。”

  如今,常俊標的學生已經遍布國內外,有些已經開始在各自的領域嶄露頭角,“作為老師,我最大的希望當然是學生比我強。”說完這些話,常俊標拿著一個本子,又走進了實驗室,那裡,他的科研團隊成員們已經准備好了一些密密麻麻的數據,等待著他來分析。

  新聞人物 常俊標

  1986年畢業於河南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理學碩士學位﹔

  1989年到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和副所長﹔助理研究員和副研究員﹔

  1995年10月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6年∼1997年在鄭州大學化學系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1998年在美國Georgia大學藥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年10月開始任河南省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2000年∼2002年在美國Novartis基金研究所(G.Stork基金)做訪問科學家﹔

  2002年10月任河南省科學院質量檢驗與分析測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2003年11月起任新鄉醫學院副院長,教授﹔

  2006年5月至今任鄭州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編:馬麗、趙竹青)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