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出版產業快速進入變革、轉型、融合期,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擴大國際文化服務貿易,版權貿易已經成為中國出版業提升國際影響力、國際傳播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要環節。中國版權代理市場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發生著改變,在第十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即將召開之際,《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專訪北京版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艷,請她暢談該公司版權貿易所取得的成績、體會以及思路。
引領產業發展方向
《中國新聞出版報》:可否談談版權貿易和版權代理所涵蓋的內容?北京版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近年來在版權貿易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張艷:版權貿易實際上是文化內容的交易。版權代理就是文化內容的供給者。由於我國的版權貿易起步於圖書出版行業,因此多半是為出版社提供選題。而選題是決定出版社能否贏利的關鍵。版權代理能夠及時准確把握版權市場動向,贏得國際出版社的信任,優先獲得有暢銷書潛質的選題,這是版權代理公司逐漸獲得出版社認可的必要條件。
北京版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曾經為中信出版社引進了法國《回聲報》副主編埃裡克·伊茲拉萊維奇寫的《當中國改變世界》。該書是法國亞馬遜的暢銷書,2005年9月出版,至當年12月就銷售5萬冊,為出版社贏得了很好的經濟利益。不僅如此,我們還將該書的中文繁體版權授權台灣出版,版權再次交易。我們公司成立16年來,已有國際客戶2000家,台灣和香港客戶3000家,為上百家出版社提供了上千個選題,為出版社和文化公司創造了上億元的價值。
深耕優秀作家品牌
《中國新聞出版報》:除了為出版社提供選題,版權代理公司的核心競爭要素是什麼?
張艷:版權代理為出版社提供選題僅僅是業務的一個方面,版權代理的核心競爭要素是經營好作者。手上有沒有獨家優秀作者資源,才是代理公司生存發展壯大的根本。一個作家一生會有多部作品完成,而其中每部作品的生命周期和影響力,都與版權代理公司息息相關。我們不僅要提供縱向服務,讓作家的作品在國內不斷出版,還要提供橫向服務,讓其作品在國際出版,打造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
我們不僅要服務紙質圖書出版,還要服務數字圖書出版﹔不僅是文字讀物,還要把其衍生成電影、電視等﹔要為作家尋找演講機會和場合,帶作家出訪國際書展,擴大作家的交流視野﹔要分析作者作品,分門別類進行整理規劃,系統經營﹔和國際電影公司合作,開發有潛質的影視作品。要讓作家將作品的經營權放心地交到我們手上,才能讓他們的智慧獲得更廣泛的傳播,同時他們在經濟上才會有更多的收獲。目前我們公司的服務對象不僅有劉墉、吳淡如、王豐、琦君等一大批台灣作家,也有畢淑敏等大陸作家。隻要用心經營,就能留住作家。
全面經營智慧財產
《中國新聞出版報》:在你看來,版權貿易所經營的產品涵蓋哪些?如何才能更好地開展版權貿易?
張艷:凡屬於智能創出的作品,都是版權貿易可以經營的產品。圖書版權貿易是我們的起點,要想更好地開展版權貿易,我們還要有大文化的觀念,緊扣文化產業的脈搏。不僅洞悉並掌握圖書、音像、電影、電視、軟件、衍生藝術品和數字產業的發展趨勢,還要了解國家文化發展動態。同時,我們還要了解掌握國際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並能准確判斷和把握市場動向,不僅要服務出版產業,還要服務文化產業。
目前歐美國家都有比較成熟的數字出版商業模式和贏利模式,中國出版產業也正在構建新的數字出版經濟模式。數字出版正在成為出版業生存發展的基本手段之一。因此我們在幫助作者授權時,將紙質作品和數字作品分開授權,讓一種作品帶來兩種效益。而在同國際出版公司合作時,我們也會將紙質圖書和數字圖書的權利,以及附屬衍生權利一並引進。
版權代理多元化拓展
《中國新聞出版報》:你認為版權貿易具備哪些特點?從事版權貿易需要具備哪些技能、手段或思維模式?北京版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在版權貿易方面有哪些舉措或構想?
張艷:由於版權貿易具有復雜性和跨行業的特點,除了要求相關從業者具備法律、語言的基本技能之外,還要學會應用新技術細分智慧財產的市場,用個性化的服務滿足文化企業的需求,以此提升版權貿易手段、貿易范圍、貿易形式和經營效果,形成線上線下、同時段、多載體、多手段的新模式。同時,我們還要加強網絡建設,增強版權保護意識,維護版權。我們不僅要與國內出版社合作,也要和國際文化機構合作。
近年來,我們已從單純的版權引進輸出到資本合作,將買方、賣方融為一體,協同發展,共同贏利。我們還將和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合作,逐步推出台灣知名作家作品,讓大陸讀者有機會一睹其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