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企業海外專利申請數量出現了明顯增長,在知識產權戰略部署上也有不少可喜的新動向。據了解,以奇瑞為代表的自主品牌企業從2008年(即中國汽車出口的第一個高峰期)開始,海外專利申請數量明顯增加。但也需要理性地看到,國內車企知識產權布局起步較晚,掌握汽車基礎專利少,這對車企的海外專利布局產生一定影響。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著力在新一輪更高層次上的競賽中搶佔先機,積極創造和有效運用知識產權。尤其是在新興產業領域,知識產權已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目前,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各國均不同程度出台或實施了促進本國企業對外專利申請的政策或舉措。日本在各個時期都推出了在國外申請專利的計劃和目標,韓國也有類似的計劃。譬如,日本在本國經濟停滯不前的情況下,通過專利技術的海外布局,不但保持很高的投資收益,同時在保証可持續創新的情況下保持了這一“國家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正如日本豐田汽車在進軍泰國、印尼等國市場的時候,會在目標國先期申請一批專利以在未來的市場中搶得先機。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加快,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不僅邁開了“走出去”的步伐,而且有意識地在海外進行專利申請。這既能提高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同時也是為更好保障自己的權益。但相對於中國經濟規模而言,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申請專利的數量仍然太少。此外,中國對外專利申請的目的國家或地區分布很不均勻,相對集中於美國、歐洲等少數幾個國家或地區,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優勢領域集中主要在通信技術。
就目前國內自主品牌海外專利布局而言,仍存在諸多制約瓶頸:一方面,中國雖然有近萬人的專利代理隊伍,但與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專業人才仍然嚴重不足,尤其是國內適應對外專利申請需要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無論是中介代理機構還是企業內部專利人才都缺乏,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大部分從業經歷較短、業務水平較低,這對中國對外專利申請造成影響,難以滿足自主品牌全球化專利申請策略的需要﹔另一方面,很多“中國制造”的產品缺乏創新性,企業為爭奪市場一味打價格戰,失去定價話語權的同時也失去了利潤。利潤越低,企業就越沒有申請專利的積極性。而產品在沒有專利保護的情況下一旦進入海外市場,往往會遭到國際競爭對手的“封殺”。
因此,中國企業要想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必須進一步加強海外專利布局。一方面,目前,中國很多企業對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還較弱,在有效利用專利制度來維護和爭取企業自身權益方面還有待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專利申請途徑、在專利申請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策略至關重要。另一方面,隻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才能確保企業實現創新收益,進而實現創新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創新資源的有效利用。要有效利用知識產權數據信息,實時跟蹤最前沿的專利技術和對實效專利文獻檢索分析,對每項專利在企業未來發展起到的作用作出系統的判斷,並在海外市場抓緊進行專利布局,才能為以后開拓海外市場創造條件,掌握國際市場競爭的主動權。(知識產權報 作者 吳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