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諾貝爾獎,日本成為大贏家,三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中,加入美國籍的中村修二可能是歷史上爭議最大的一位日本諾貝爾獎得主,至少在日本國內,對他的態度褒貶不一。圍繞中村修二的爭議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目前日本社會的一些問題。
這一爭議的關鍵就在於科技工作者是否享有職務行為當中的發明專利。中村修二曾供職於日本的日亞化學公司。作為一位天才科學家,他曾有許多發明創造,但是這些創造的專利卻不能為他所有,而屬於企業本身。他隻獲得了微薄的獎金。對於其他日本人來說,這或許理所當然,比如曾經的南部陽一郎也是如此,甚至在獲獎之后,公司才給他1萬多日元獎金(連1000人民幣都沒有)。這種體制,甚至被人認為是日本科研的一種優勢。
中村修二認為包括自己在內的科學家成了企業的“奴隸”。2001年,他對日亞化學工業公司提起了訴訟。當時在日本,員工起訴公司這件事本身就令人深感吃驚。
中村修二一度獲勝,東京地方法院2004年一審判決日亞化學向中村支付200億日元的天價專利補償金,這場有關專利的風波被稱為“中村沖擊”。雙方在二審實現了和解,最終中村拿到了8.4億日元。中村修二的案子結束后,其他類似訴訟陸續出現,現在日本國會也開始檢討並可能修訂相關的專利法案。
然而,中村修二獲得了補償,但他在日本已經成為了爭議人物,於是選擇遠走美國。
“在來到美國之后,因涉嫌泄露企業秘密而遭到以前就職的日本企業起訴。我非常生氣,因此在日本以原告身份起訴了公司。雖然有人說‘一旦官司纏身,就無法獲得諾貝爾獎了’,但我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像這樣榮獲諾貝爾獎,我感到非常高興。”中村修二在獲獎后對媒體表示。
對於為什麼要加入美國籍一事,中村修二解釋:“要從事這方面研究,沒有美國國籍就無法獲得軍方的預算,同時無法從事與軍方相關的研究。因此我取得了市民權。”這個解釋相當於否認了關於他以加入美國籍來抗議或報復日本的猜想。(記者 張子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