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知識產權

低碳產業呼喚更多知識產權

2014年10月16日09:08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低碳產業呼喚更多知識產權

  沙塵、霧霾……這些由環境污染造成的氣候變化帶來的異常天氣,正在成為全人類發展的公害。來自聯合國的統計表明,近5年來,由於氣候變化的災害使6.5億人受到影響,11萬人失去生命,直接損失超過5000億美元。近日,來自125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聚首紐約,參加2014年聯合國全球氣候峰會。以創新和知識產權來應對氣候變化,成為此次峰會內外關注的焦點之一。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更多的創新與知識產權,客觀公正而言,中國所付出的努力比某些發達國家還要多,也取得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鄒驥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一向提倡這樣的觀念,並且在近日又出台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向國際社會昭示了我國的信心和決心。

  知識產權是利器

  一排排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整齊排列在廠區內,不斷有集裝箱車輛從廠區駛出,這是本報記者在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海南英利)看到的情景。“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眼下生產線已經滿負荷運轉,還有些供不應求。”海南英利技術研發部負責人王先生向本報記者介紹著。了解內情的人們都很疑惑,在全球光伏產業並不景氣的情況下,海南英利為何這樣高負荷運轉。

  “是專利為我們鋪就了一條快速發展的陽光之路。”他談到,海南英利從成立至今不到5年的時間裡,根據全球低碳經濟發展的趨勢和光伏產業的實際,一向注重實施專利戰略,以不斷創新的技術專利作為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命脈,至今,已經擁有中國專利68件,其中25%為發明專利。與同行的產品相比,海南英利的專利產品在轉換效率、產品品種、特種產品方面均勝出一籌。同時,利用專利對生產工藝進行了改進,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憑借自主知識產權形成的技術及完整產業鏈等優勢,企業的光伏組件銷售量一直保持全球領先地位。根據市場訂單,海南英利已先后兩次擴產,計劃在“十二五”末達到1000兆瓦的年產能,創造過百億元的產值。

  不僅是海南英利,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提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依托知識產權實現產業轉型,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的共同選擇。

  眼下,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犧牲資源和環境的代價,不僅利潤微薄,而且給人類自身帶來的傷害難以彌補。而依托知識產權實現產業轉型,才是走知識經濟之路,向產業鏈高端發展,贏得豐厚利潤的可持續發展之舉。

  “企業是產業的組成元素,隻有企業自覺依靠知識產權,走低碳經濟發展之路,才能體現轉型升級的成果,以及為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貢獻。”鄒驥認為。

  政策導向是推手

  “經濟與產業發展的導向,與國家及有關部門的政策引導息息相關。”在本報記者的採訪中,無論是企業還是專家學者,都認為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政策的導向作用十分重要。

  “依靠低碳技術,促進綠色發展”,不僅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是我國的自覺行動。我國早在1994年制定的《中國21世紀議程》中,就將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氣候作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優先領域之一。2007年,中國政府頒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隨后出台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方案。今年9月,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強調了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對於防治大氣污染的重要性。隨后,國務院發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其中更是將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三大支柱之一。中國提出,在2005年的基礎上,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的比重達到15%,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

  目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低碳專利布局上仍然存在差距。為此,國家知識產權局高度關注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課題,深入研究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知識產權問題,充分發揮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5月發布的《專利審查工作“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指出,要設立面向綠色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技術等領域的專利審查綠色通道,以期加速綠色技術的專利審查,推動低碳產業的發展。

  目前,歷經多次國際磋商,發達國家始終未能與發展中國家就低碳技術知識產權的轉讓達成一致,因此,發展中國家的自主研發更顯重要。中國政府在經濟面臨多重困難的情況下,大力主張自主研發,治理大氣污染,發展低碳經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的形象。

  “在目前多數低碳技術的專利仍由歐美等發達國家掌握、難以實現轉讓的情況下,如何在自身的發展道路上有效突破知識產權壁壘,就成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當務之急。”鄒驥強調。(知識產權報 記者 趙建國)

(責編:朱妮(實習生)、趙竹青)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