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知識產權

諾獎不再"高大上" 貼近生活更親民

2014年10月15日10:26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諾獎不再"高大上" 貼近生活更親民

  如今,無論去公共場所還是回到家裡,大量的LED(發光二極管)照明和彩色燈飾不僅照亮和裝點了人們的生活,還樹立了節能環保的發展理念。10月7日,美籍科學家中村修二和日籍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因發明藍光LED技術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其實,正如外界媒體所點評的,諾獎的選擇標准似乎已經不再堅持“高大上”,而選擇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並適應“綠色”發展理念的技術。

  “不難發現,不只是諾貝爾獎,如今很多國際、國內的科技獎都比以往更加注重貼近百姓生活及節能環保發展理念,這是當代科技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人類依賴科技創新不斷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當代的諾貝爾獎自然也應該體現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國科學院大學法律與知識產權系主任李順德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發明的曲折之路

  應該說,藍光LED的發明所經歷的曲折,一方面是技術研發難度很大,另一方面是發明人在專利權權益方面的維權遭遇耐人尋味。

  生活中,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已經習慣了用白色光源照明,但對於LED來說,白色需要紅、綠、藍三基色的合成才能實現。事實上,紅色與綠色LED已經出現了半個多世紀,但藍色LED的到來卻姍姍來遲。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村修二、赤崎勇和天野浩在不同的技術研發道路上殊途同歸,各自研發成功了藍光LED技術。據了解,LED燈的能耗不到普通燈泡的1/20,壽命分別是熒光燈和白熾燈的10倍和100倍,這種新型光源已使全球15億人受益。

  雖然技術創新的結果相同,但其各人的遭遇卻並不相同。1993年,當時還是技術員的中村修二研制成功藍光LED技術之后,其所在的日本公司提交了專利申請,剝奪了他獲得專利權的機會,因為公司並沒有跟技術研發人員簽訂類似美國公司中那種規定個人科研成果的利益分享協議。同時,該公司大規模生產這種專利產品獲取了巨額利潤。當時,該公司付給中村修二的發明獎金僅有區區2萬日元(約合當時的200美元)。因此,中村修二辭職前往美國,2000年以來一直供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2001年,中村修二將該公司告到日本東京地方法院,法院裁決該公司應當支付給中村修二200億日元(約合當時的2億美元)。因為法院評估該發明至少價值600億日元(約合當時的5.8億美元)。但該公司不服,向日本高等法院提起上訴,歷經4年漫長的訴訟,2005年,高等法院最終裁定該公司償付中村修二8.4億日元(約合當時的810萬美元),中村修二無奈接受了這一結果。但一些國家的企業通過這一案例,促進了日本職務發明專利權利益分享制度的形成與改進。

  諾獎的親民路線

  中學課本中,常常會利用塑料短杆和小球來表示分子結構,時至今日,化學領域所取得的大部分重要進展都離不開像這樣的一些計算機模型的幫助。既從事技術創新的研發,並將創立這些簡潔明了的模型工具作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從而使大眾和研發者受益。因此,馬丁·卡普拉斯、邁克爾·萊維特和亞利耶·瓦謝爾3位科學家獲得了201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從近年來的諾貝爾科學獎中,貼近生活,“親民”路線表現得越來越明顯。10月6日,分別來自英國和挪威的3位獲得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學者,研究的就是“大腦中的GPS”,即組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解釋了大腦如何對人們生活的環境產生一個“地圖”並為人們導航的秘密,從而使人們可以明白為什麼有的人到達一處新的地點就難以辨別東西南北的方位,有的人駕駛車輛時很容易造成刮蹭事故等這類生活中常見問題的原因,這類貼近生活“通俗”的科學,一點都不深奧。

  人們天天使用的手機等很多便攜式電子產品,體積越來越小,是得益於集成電路的芯片材料已經達到納米級,而研發生產納米級的芯片,需要使用顯微成像技術。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正是因為從事這一研究,借助熒光分子的幫助,在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了創新成果,將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的極限拓展到了納米尺度。10月8日,他們因此獲得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

  “發明創造的目的就是造福大眾,為人們營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諾貝爾獎正日益明顯地體現出這一特征和趨勢。”李順德認為。(知識產權報 記者 趙建國)

(責編:朱妮(實習生)、趙竹青)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