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到來,在昨日舉行的“2013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中美之間知識產權糾紛日趨增多,中國已成美國“337調查”的主要對象國和最大受害國,中國企業也在積極應對。
“我前不久去中興調研,我了解到中興公司近年來受美國337調查6起。中興公司積極應對,從去年12月到今年3月,連續贏得了三起終裁勝訴。這說明一方面我們的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時候首先要做好知識產權布局,積極在海外申請專利,加強對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另一方面,我們的企業要善於並且敢於運用知識產權的規則,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來應對各種知識產權糾紛,這是非常重要的。”申長雨舉例說。
對於這三起訴訟的100%的勝訴,中興通訊[微博](13.70, 0.02, 0.15%)法務部部長郭曉明向《証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是由於中興通訊建立了非常成熟的,在業界值得廣泛認可的知識產權的風險控制體系。“我們的風險控制體系最主要的一個特征,就是整個風控體系潛入了公司主要的經營業務流程。從公司生產、銷售、研發各個階段,都將知識產權風險控制嵌入其中。也因為這種嵌入,讓我們充分挖掘公司知識產權的機會點。”
郭曉明還表示,三起337調查的勝訴,同時也表明中興通訊在進入國際化的過程中,熟悉了國際游戲規則,也善於利用用這些游戲規則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中興通訊的知識產權意識由來已久。據郭曉明介紹,中興通訊歷史上第一件專利是1996年由現在的董事長、當時的總裁侯為貴申請。這個程控數字交換機用戶板技術的專利,開啟了中興通訊知識產權的歷程。“董事長在很早前,已經具備很強的知識產權的意識。當時我們沒有任何的外部壓力,沒有訴訟,也沒有去談判,但是他很早就意識到我們所處的這種行業,知識產權對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連續兩年蟬聯國際專利申請量第一后,中興通訊2013年的專利申請量變成了位列第二。
對此,郭曉明稱,對於數量的追求已經不是公司的選擇了。“我們根據內部專利質量評價的標准來選擇哪些申請PCT,哪些不申請PCT。”
郭曉明告訴記者,一個專利申請的成本非常高,特別是進入到歐美這些發達國家,專利申請費用甚至達到五萬到八萬元人民幣。“所以我們在選擇哪些技術點申請專利這個問題上,內部一直是把商業價值作為門檻。有競爭優勢,能給公司帶來重要價值的,我們才進行專利申請。公司以前會考慮到指標,后來指標的要求更多是高價值專利的產生。”(記者 馬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