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知識產權

手機游戲高速增長 版權問題密集爆發

2014年03月27日09:58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手機游戲高速增長 版權問題密集爆發

手機游戲,簡稱“手游”,是指運行於手機上的游戲軟件。近年來,手機游戲用戶、銷售收入大幅度增加,手游行業迎來高速增長期。但在令人振奮的行業發展數據背后,版權問題也密集爆發——

在移動互聯網大張旗鼓地改變現代人生活的今天,手機游戲已經不僅僅局限在“貪吃蛇”和“俄羅斯方塊”的時代,幾乎各種成熟的網絡游戲都有了手機版,越來越多的動漫作品幾乎將電影版和游戲同時上線,而像《爸爸去哪兒》這樣的電視節目也開始涉足手游,開發同名手機游戲,將節目核心元素植入手游,繼續進行版權的延伸開發。據報道,去年12月6日首發當天,《爸爸去哪兒》手游版下載量就突破百萬。

《2013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游戲用戶數約為3.1億人,同比上升248.4%﹔整個移動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12.4億元人民幣,同比上升246.9%。《報告》還指出,自2008年起,移動游戲市場的用戶、銷售收入和市場佔有率這三項數據均獲得空前高速的增長。

在令人振奮的行業發展數據背后,手游版權問題也密集爆發。《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與業界進行交流時發現,近來不少版權熱點事件都與手游相關,不管是國內外的手游企業還是相關法律專家,談到手游,離不開的一個關鍵詞就是“版權”。

優質版權成手游搖錢樹

從2013年中國手游收入成倍增長可以看出,這個行業是一個賺錢的香餑餑,而從行業發展的要素——研發、渠道、內容來看,最值錢的還是內容,也就是版權。

觸控科技創始人陳昊芝曾在今年春節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游戲除了原創,更快捷的方式就是改編,即:將原有成型的漫畫、電影、小說等作品改編成游戲作品,借用原作品已經形成的知名度和培養的“粉絲”,相關手游產品很容易打開市場,形成較高的認知度,但改編的前提是要得到原作品的授權。

隨著國內手游產業高歌猛進,優質的版權越來越成為一種稀缺資源。有實力的商家紛紛斥巨資收購知名版權作品,加速進行跑馬圈地,如騰訊早早將日本集英社11部漫畫電子版權獨家授權收入囊中﹔搜狐暢游拿到了金庸11部作品的正版授權﹔360手機助手於2014年年初,一鼓作氣與迪士尼簽下全平台合作,近日更有消息稱360將入股日本手游開發商KLab,意在搶奪優質版權。

中新游戲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旭在接受中國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認為,2014年面對仍然不斷增長的龐大用戶需求,引入優秀版權的精品休閑游戲將不斷涌現,進一步推動手游市場規模的擴大。面對全新的發展趨勢,各大手游研發商、發行商、渠道商重新開始整理思路。優質版權成為廠商競爭的主要焦點,爭奪優質的版權游戲產品的首發權也成為各大渠道的主要競爭策略。

熱門內容陷侵權重災區

游戲是一個虛幻的世界,許多玩家喜歡在游戲的世界裡找到刀光劍影的江湖,體會現實生活中沒有的血雨腥風,而武俠大師金庸先生創造的這個武俠世界,正圓了不少人的江湖夢。

游戲設計者將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情節移植到手游中,可以極大降低推廣和宣傳的成本,因此像金庸小說一樣的熱門讀物也成為最容易被侵權的一類。

擁有11部金庸版權的搜狐暢游公共事務副總裁李國龍告訴記者,相對於日本、美國有龐大的動漫、電影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即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個主要組成部分。目前的游戲行業中糾紛多現於版權。——編者注)儲備,中國主要的正版IP其實主要集中在金庸、古龍這類武俠題材,其他新的原創IP卻相對比較缺乏。而正是由於近兩年手游業發展火爆,但國內游戲企業卻缺乏正版保護意識,許多公司通過抄襲、山寨正版IP謀取利益,而許多正版所有者卻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

據不完全統計,市面上的三國題材游戲有幾千款之多,金庸武俠小說的題材在國內手游市場上十分受歡迎。據調查,有四成的武俠類型手游均採用金庸著作為題材,而這些還沒有包括計劃研發或正在研發中的金庸題材手游。李國龍說:“面對日益嚴重的侵權問題,去年8月,金庸先生掀起了手游行業最大維權風暴,推動完美與暢游聯手打擊手游盜版。經過各方半年來的努力,情況已經大為好轉。原因之一是手游行業發展進入越來越成熟和規范的時期,原因之二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了很大的提升。搜狐暢游維權之所以能夠成功,與App Store、91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等渠道商對正版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作為正版游戲運營商,我們有專門的版權保護團隊,會不遺余力地開展維權工作。”

抄襲模仿面臨多重風險

在國內作者維權之時,海外版權方也找來了。

旗下擁有《海賊王》《七龍珠》《聖斗士星矢》《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等眾多動畫系列版權作品的日本東映動畫株式會社,近日已開始調查並通告侵權公司,打算聯合國內公司對嚴重的侵權問題開刀。東映動畫的委托書顯示,東映動畫株式會社委托了DeNA中國分公司上海縱游網絡以及完美世界兩家公司辦理侵權調查和發送法務函、律師函,提起相關法律程序等事務,要求360、PP、UC、百度多酷以及其他游戲運營平台,將侵權的手游APP進行下架。全球IT游戲巨頭暴雪公司聯合網易,起訴國內另一個游戲企業侵犯其游戲著作權及構成不正當競爭,索賠165萬美元(約合1000萬元人民幣)。據報道,法院已經確認立案。

記者在採訪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手游從業者時,他表示:“版權問題確實是手游行業的老大難問題,很多人想要快速開發出名利雙收的項目,又不想耽誤時間,所以抄襲、修改或者直接使用現有的資源、程序。雖然快速開發出了產品,但是沒有了解游戲的核心內容,短期看是有一定效益,但是很難再進一步,而且要承擔侵權的風險。手機游戲是快速消費品,但是不代表手機游戲行業是個浮躁的行業。隻有一步一個腳印地做精品游戲,提高版權意識,專心做精品游戲,不動‘抄小路,走捷徑’的念頭,這類侵權的行為才會被有效抑制。”

正版化是大勢所趨

對手游行業的版權亂象,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春泉分析認為,如果在游戲設計開發時,直接抄襲另外一款游戲的形象設計圖片等內容,兩款游戲經比對很輕易就看出相同或者相似,那麼權利人可以直接以著作權侵權為由進行訴訟。

“但在現實情況下,原告進行著作權侵權舉証往往十分困難。因為現在的‘山寨大王’們很聰明,他們不肯動腦筋進行創作,但在山寨別人方面卻很會動腦筋——他們不會直接照抄照搬,雖然很多地方進行了模仿,卻在小細節之處進行改動。就像商標領域的‘康師傅’與‘康帥博’,后者你不仔細看很容易看成前者,但仔細一看又不是。類似這種情況,是否構成侵權,那就不好說了。”劉春泉告訴記者,這種案件不僅法院難判,對雙方律師來說,也需要很高的水平,並且需要做很艱苦的工作。一般來說,如果原告的游戲名氣大,收益高,在玩家中非常流行,尤其被公認為是業內翹楚,那麼原告可能會主張《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知名商品服務,被告仿冒原告的知名商品服務構成“搭便車”行為,此為《反不正當競爭法》所禁止的。

在2013年的中國版權年會上,樂視網首席運營官劉弘曾提到,視頻網站經歷了自由野蠻生長的時代之后,從2008年開始,在行業自律的要求,以及行政機關大力監管之下,逐漸回歸了健康的正版化道路。雖然現在盜版網站仍大量存在,但行業主流企業能夠得到有效的版權監管,而且自發組成聯盟,對盜版網站的打擊形成合力。那麼手游行業是否會與視頻網站一樣,普遍盜版之后再回歸正版呢?對此,代理過多個手游版權訴訟的律師王英軍認為,行業回歸正規化的大趨勢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法律總是存在滯后性,一段時間內,手游的版權問題會密集爆發,但他相信手游業的這種版權亂象不會持續太久。

■案例

兩個《夢幻》之爭

2013年10月30日,一款名為《口袋夢幻》的手機游戲上架App Store,一度進入暢銷排行榜前10。僅僅不到兩個月后,這款游戲開始從各主要渠道下架,原因便是“侵權”。

《夢幻西游》的版權方網易向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提出侵權訴訟,將《口袋夢幻》的發行商光宇、研發商世紀鶴圖、安卓代理商掌聚、iOS代理商飛流等數家公司告上法庭。

《口袋夢幻》是西游題材。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個人作者的著作權保護延續至死亡后50年,單位作者的保護期限為作品首次發表后50年。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口袋夢幻》的題材基於明代吳承恩著《西游記》,那麼它本身不存在著作權糾紛。但如果產品中有其他基於《西游記》改編作品的素材,比如網易的網絡游戲《夢幻西游》,那麼就涉嫌侵犯這些產品的著作權。

2013年11月1日,北京市海澱法院裁定手機游戲《口袋夢幻》存在侵權行為,要求其開發商與運營商立即停止對《口袋夢幻》游戲進行的宣傳、測試、運營等任何事宜。

誰是正版《捕魚達人》

2009年8月6日,希力科技推出街機《捕魚達人》,在街機市場引起了巨大反響。在希力科技研發出《捕魚達人》之前,國內外市場沒有同類的產品。2010年5月,希力科技將《捕魚達人》授權給子公司力港網絡,力港開始對《捕魚達人》PC版移植網絡進行研發,並於同年10月推出PC版《捕魚達人》。

看到手游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后,力港開始考慮將《捕魚達人》移植到手機上。然而觸控科技就搶在力港前一個月,推出了同名游戲《捕魚達人》。這款游戲與街機版《捕魚達人》玩法如出一轍。

此前,力港為《捕魚達人》進行了著作權登記,而觸控科技則向文化部進行了備案,並認為“隻能說兩家公司的產品‘玩法類似’,而玩法是沒有唯一性的,玩法也沒有知識產權”。

但業界認為,盡管觸控科技出示了相關証據,獲得了備案,但回避了最關鍵的一點——觸控的《捕魚達人》是否大量借鑒和抄襲了希力科技的街機《捕魚達人》?

觸控科技針對希力與力港發布的公告表示,“街機是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產物,而智能手機是2010年后的便攜式產品”,但有分析人士指出,這種論調也難以站住腳。就像金庸的武俠作品一樣,誕生已經數十年了,要想將他老人家的作品改編成游戲或影視劇,首先得獲得金庸的授權,否則就是侵權。

金庸的維權風暴

去年9月,金庸聯合暢游向20多家涉嫌侵犯其著作權的游戲公司發出律師函。暢游和完美購買了部分金庸作品的游戲版權。在蘋果平台和安卓平台上收入最高的《大掌門》與《萌江湖》首先成為眾矢之的,與之相關的A股上市公司也因此股價連跌。除了《大掌門》和《萌江湖》,當時在蘋果和安卓平台上收入不那麼高,但侵權問題同樣嚴重的金庸題材手游近20種,暢游向相關侵權公司發出律師函,掀起了手游行業有史以來范圍最廣的維權風暴。

涉嫌侵權的手機游戲包括《武俠Q傳》《武林盟主》《江湖OL》等。從游戲類型來看,這些涉嫌侵權的手機游戲大多為卡牌或武俠RPG,在NPC、武功、門派、人物、情節等方面都對金庸著作有程度不一的侵權。

在維權律師函發出后,《金庸新傳》《武俠OL》《比武招親》等新的涉嫌侵權游戲仍在推出。抱著僥幸心理,一些公司以為金庸維權隻針對那些知名的手游。但事實上,金庸表示手游維權將從長遠考慮,目的是為了肅清手游行業的盜版行為,隻要侵權性質惡劣,侵權事實清楚,無論營收或影響力的高低,都不姑息。

去年10月,手游作品《大掌門》的開發商玩蟹科技在官網刊出致歉公告,並表示願意就侵權行為進行經濟補償。其后,游族就旗下3款產品使用金庸作品部分元素正式道歉,刪除未經授權內容,並表示願意給予經濟賠償。今年2月,金庸先生在大陸地區的正版授權方暢游向樂逗游戲《三劍豪》發出律師函,要求刪除旗下游戲《三劍豪》內侵權內容。隨后風際游戲發出公開道歉信稱,已經做出修改,並第一時間在新版本中做了更新。(記者 魏芳)

(責編:王永戰(實習生)、趙竹青)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