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旭輝,從中國人民警察到中國知識產權專業服務領域的“教父級”人物,巔峰時期選擇顛覆傳統領域利用互聯網再創業,他的經歷可謂傳奇。5年前創立的聯瑞知識產權集團已經被謝旭輝成功打造成了一塊行業金字招牌,但他並不滿足於做傳統的知識產權服務,而是將目光投向自己一直向往的互聯網行業。2013年7月謝旭輝發起並創辦了匯桔網(原名“中外知識產權網”)。
“10年前,馬雲首先在中國提出‘網商’概念,顛覆了傳統零售行業,影響、改變了一代人的購物、生活模式。10年后,我們提出‘知商’概念,將全社會所有保護、創作、運用知識產權的企業、企業家稱為‘知商’,意在提升社會整體知識產權意識,形成善於利用知識產權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先進群體。”這個平時沉穩的企業家在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很是興奮。
中國知識產權專業服務領域的領軍者,知識產權用權的先行者,廣州博鰲縱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CEO謝旭輝,一個新時代的企業家代表、務實拼搏的行動派,同時,又是一個追夢者。
被刺激
“你們內地也有知識產權?”
早年在新疆做人民警察的經歷讓他擁有一張行業辨識度極高的臉,滿臉正氣,雷厲風行。2003年完成了中國政法大學的學業來到廣州,謝旭輝已經在廣州度過了11個春秋。
2005年的一個夏天,謝旭輝和幾位同事應邀赴香港參加了一個中外企業展會。展會期間,主辦方安排了一場關於知識產權的論壇。學法律出身的謝旭輝當然非常感興趣,於是隨著人流往論壇會場裡擠到簽到登記台,工作人員瞟了一眼他的會議胸卡,輕蔑地說:“你們內地也有知識產權?”這句話深深刺疼了謝旭輝。
在論壇上,謝旭輝有緣結識了一位香港法律界的朋友,他們就知識產權業相關問題促膝長談。這位朋友提示謝旭輝,若有機會,我們可以一起開拓內地的知識產權事業。但彼時中國內地知識產權業的運營環境還欠火候。
時光飛逝,2008年6月的一天,外出辦案途中行駛在珠三角城市間的謝旭輝,聽到車上的收音機裡播出一條令他“渾身通電”的新聞——國務院發布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他將車停到路邊,靜心地收聽完這條新聞,這條新聞稱,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較高的國家。他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因為他意識到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春天來臨了。
一個他早在兩年多前就運籌的機會終於來了。在這一周,在香港維多利亞灣美麗的夜景下,兩個志同道合的法律人之間的握手,奠定了一家偉大企業的基礎。2009年8月15日,謝旭輝在天河創業,聯瑞知識產權集團創造了中國知識產權確權、維權、用權全鏈條產業立體化運營的商業模式。簡單地說,就是在知識產權服務領域裡以“確權—維權—用權”三權集合推進的作業原則,全面而專業地幫助企業挖掘並確立智力成果所屬,在企業使用智力成果的過程中及時預警、維護權益、規避風險,並提供知識產權評估、交易與融資,為企業創新升級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知識產權服務。
這是一種全新的模式,在中國則好似在一片白紙上填空,以至謝旭輝與他的創業團隊在扎扎實實建立他們的“知產版圖”時,竟然如同跑馬圈地般轟動:謝旭輝用近5年的時間在全國設立了分支機構70多家,並在幾座大城市全資擁有多家律師事務所和專利事務所,由此匯聚了中外多國人才背景的資深專業顧問團隊以及數千名專業代理人與商務、客服團隊,輔以全球性的服務網絡。
2013年,背負再創業的夢想,謝旭輝和他的團隊進軍互聯網行業,承載中國知識產權交易模式全新升級的“匯桔網”誕生。“桔”,將與“蘋果”、“土豆”、“芒果”、“豆瓣”等網站一樣,成為在網絡世界中象征知識產權成果轉換、實現知識產權產業化的代名詞,謝旭輝這樣闡述他的“知產”。
學電商
“用O2O模式
讓知識產權產業化”
謝旭輝坦言,匯桔網就是做買賣,做知識產權領域的電商。電商是賣商品的平台,匯桔網是買賣商標、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類無形資產的網絡平台,我們要讓企業不再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技術,讓他們的知識產權成果都能夠早日實現產業化,而不再只是科研院所裡落滿灰塵的報告和新聞摘要裡冷冰冰的數據。
謝旭輝憑什麼做這個買賣?他的信心來源於匯桔網的O2O平台。
“以互聯網為依托,實現知識產權的運用、交易、授權許可、產業化投資、知識產權孵化……甚至是從事創作、創意的自然人,都可以在匯桔網上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謝旭輝舉了個例子,個體版權人拍的攝影照片、寫的文字,既可以在匯桔網上進行社交分享、積累人氣,又可以進行版權運作、實現價值、收獲財富。
依靠知識產權,企業能夠獲取自身發展過程中需要的資源,這已是謝旭輝的拿手好戲:“通過專利技術的授權許可、交易運作換取資金,進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或者以核心技術的評估價值作為無形出資,吸引投資者、合作者,甚至是直接依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吸引VC、PE等風投”。
“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的評價標准是相對的,根據時間、地點、行業環境、使用對象等因素的不同,其價值也會表現出相對應的差異和區別,企業可以利用這一特性創造出更多價值。例如企業可以將自己的技術授權給其它地區的使用者,也可以將對自身來說並不是最先進、很重要的技術,交易給其他需要該項技術的企業,既可以換取資金,又不會威脅到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謝旭輝說。據謝旭輝透露:“目前匯桔網的會員數量已經突破5萬人,付費會員已經超過3000人。”
2013年11月8日,第三屆中國國際綠色創新技術產品展在廣州舉行,由於事前在線上進行了充分的推廣,匯桔網在展會現場設置的“專利技術長廊”,吸引了大量客商慕名而來,最終成績也很喜人,共達成意向交易額1.3億元。
談起交易數字,謝旭輝的語調顯得很平靜,“就像10年前馬雲所提出的‘網商’、‘電商’概念,‘知商’未來會影響、觸及甚至顛覆我們整個人類生活。這不過是開始,不信我們走著瞧。”
談創業
依靠知識產權金融
發展新型業態
被天河區優越的創業環境吸引,謝旭輝將匯桔網的總部選在了該區,“我們非常幸運生在這個時代並扎根在天河”。
不過短短半年,這顆閃耀於天河的知識產權星星,便以燎原之勢席卷全國,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長沙、佛山、香港等地建立了啟動地區性作業的分中心,而紐約與巴黎等海外辦事處已在籌備中。
對於規劃已久的廣州金融城,謝旭輝也站在自己的專業角度上給出了建議。他分析道:“上海、深圳有証券交易所,北京則有中國所有大型銀行、金融機構的總部,而廣州要打造有規模的金融城,必須採取差異化競爭,除了傳統金融業,更要依靠知識產權金融,打造具有后發優勢的新型業態,做別人都沒有的才能做出廣州的特色”。
?對話?
“中國知識產權轉化率亟待提高”
南方日報:您為什麼將“中外知識產權網”改名為“匯桔網”呢?
謝旭輝:“匯”意味著匯聚資源、財富,“桔”作為果實,象征知識產權的成果轉換、實現產業化,這個名字還寄托著我將知識產權生活化、讓它走進千家萬戶的理想。
南方日報:您為何會創辦匯桔網?
謝旭輝:中國的知識產權一直處在“政府極度重視、社會極度關注、企業極度需要”的狀態,而這三個極度,卻是市場當前所無法解決和滿足的。中國目前知識產權轉化率不超過0.5%,遠低於美國的知識產權轉化率20%、歐洲的18%。知識產權轉化率低當然不是權利人不想行使自己的權力。據我了解,70%的權利人是因為缺少產業化的平台才無法將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的運用相結合。中國中小企業亟需轉型升級,卻缺乏專業的幫助,這是促使我創辦“匯桔網”的最直接原因。
南方日報:匯桔網的服務內容包括哪些呢?
謝旭輝:我在匯桔網交易模式規劃中畫了四個“圓”,最外面的一個圓是交易及相關服務,包括IP交易經紀服務、一站式知識產權交易服務、知識產權評估服務等﹔第二個圓則是基於交易所產生的知商圈服務﹔第三個圓就是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融資,這著重於延伸融資渠道,而民間金融機構是主要開拓對象﹔最裡面的圓是平台服務。這幾個圓環環相扣,組成了匯桔網的服務,最終也將圓了我們的中國夢。
南方日報:您將匯桔網的總部選在天河,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謝旭輝:天河區擁有廣州最好的創業環境。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裡,諸如UC瀏覽器、微信、QQ郵箱等都誕生於天河區。同時,天河還集聚了260多家國際性和區域性的企業總部,已儼然成為廣州市、廣東省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的知識中心和創新中心。我想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天河建設以我們企業名字命名的大廈,在中國知識產權的豐碑上,鐫刻下匯桔網團隊的名字。
南方日報:您早前曾是一名人民警察,后來成為中國知識產權專業服務領域的“教父級”人物,您對自己的身份認定是怎樣的呢?
謝旭輝:我喜歡把自己定位為法律人,過去、現在、未來,我永遠都是“法律人”,十幾年來,我從未離開過法律這個行業。
記者 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