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精神矍铄。马老精神矍铄。
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左)给马老送来新年贺卡。摄影陈羽啸
文学家马识途
《清江壮歌》当年也是热门连环画。
华西都市报:“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语告诉人们,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吉日,应该庆贺。昨日冬至,天寒气冷,在即将迎来百岁诞辰的著名文学家马识途马老家中,却散发着一股浓浓暖意。一份版权转让协议原件,马老接过来一边翻看,一边面带笑容地连声说道:“谢谢!谢谢,好!好!”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即将迎来百岁的马老及马老的家人,为什么会因为一份版权转让协议如此开心?
一份最暖的生日礼物
马老收回《清江壮歌》改编权
三年前,姜文改编自马老小说的一部电影《让子弹飞》,让很多读者见识到著名文学家马识途的小说《夜谭十记》的魅力。其实,很多人并不知晓,马老心中非常重要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曾在上个世纪60年代感动过无数读者的《清江壮歌》,其影视改编权,早在2004年就已经授权,至今未能拍成影视作品,成为一件憾事。不过,昨日终于传来好消息,成都市文联将漂流在外9年的《清江壮歌》的影视改编权收回,并且已经得到马家授权,正在积极筹备影视改编事宜,成都市文联相关负责人昨日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表示,“尽量早日将这部反映革命烈士伟大精神的著作,搬上荧屏或者大银幕,让更多的人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欣赏到这部作品的精神价值和魅力。”
12月22日,冬至,即将于2014年1月3日进入百岁的马老,在家中获悉该消息后,忍不住地高兴和激动:“谢谢,谢谢,好!好!”
一纸搁浅九年的合同
《清江壮歌》迟迟未开拍
“《清江壮歌》是我父亲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之作。这部小说是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他对这部作品有很深的感情。”在马老的家中,马老的女儿马万梅对华西都市报记者拿出一份2004年马老与湖北恩施自治州民族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发展中心签署的关于《清江壮歌》的版权授权合同,以及一份来自中共恩施州委宣传部的文件和介绍信。
马万梅说,恩施是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也是他的妻子刘惠馨烈士牺牲的地方,马老对恩施怀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当那位老板手持州委宣传部的文件和介绍信找上门,表示要将《清江壮歌》改编成影视剧,马老自然将影视改编权授予了他。“不过,让我们失望的是,合同签署至今已经有9年,这位老板所作的承诺全都没有兑现。”
据马万梅透露,“在《清江壮歌》的影视改编权授出后,曾有多家影视公司找上门来,表示想拍。尤其是《潜伏》刚火那会儿,来找的人更多。但是都因为签订的版权授权合同是长期的,而签合同的那一方又不合作,所以此事就一直拖了下来。”
一场两地奔走的心愿
成都市文联为马老圆梦
“不久前,成都市文联文艺服务中心,通过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张京之口,得知马老小说《清江壮歌》影视改编权,被买走9年未能拍出,而真正想拍的影视公司却无法接手的事情。我们就想要出些力,帮助马老把版权收回来,并尽力促进早日改编成影视作品,帮助马家人完成这个心愿。”成都市文联文艺服务中心主任张燕是此次收回版权的相关负责人之一。在昨日前往马老家中之前,张燕也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详细介绍了,成都市文联介入此事的来龙去脉。
巧合的是,成都市文联文艺服务中心于今年10月刚刚成立,其中重要的一项服务就是为作家进行版权方面的相关服务。成都市文联文艺服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就与马老的女儿马万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走上为马老收回该影视版权的道路。
“首先,在得到马家正式授权后,成都市文联就全权代理马老,在专业版权机构的协助下,多次派法律专业人士前往湖北恩施,了解相关情况,为收回版权做最积极的努力。大概两三个星期前,终于与《清江壮歌》的影视版权曾经持有人程先生联系上,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谈判。最终将版权替马老收回。”
张燕还透露一个细节,“我们知道2014年1月3日是马老的生日。大家都下定决心:尽最大努力要在此之前,把版权收回这事顺利完成,给马老百岁寿辰送上一份生日的贺礼!”张燕说。
从湖北到四川,一段传奇的九年流离
搁浅>>
合同方:缺钱,没运作好
昨日在马识途家,华西都市报记者也见到了《清江壮歌》的“版权授权合同”,甲方是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民族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发展中心,乙方是马识途,签署时间是2004年8月7日。几经辗转,记者电话采访了当时代表甲方来签字的程先生。他直言:“这么多年没有把小说拍成电视剧,是我们没有运作好。”
“《清江壮歌》描写的是发生在湖北恩施的地下党革命斗争故事,我是恩施人,特别想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我们州委宣传部也特别重视这件事情。”程先生说,他前后两次来成都马老家谈小说改编的事情,他为此还带了剧本大纲。
“这几年,我们为这事做了很多工作,电视剧拍摄的前期准备也花了好几百万,但的确是我们没有运作好。”据他介绍,2008年他还曾赶赴北京,准备和中国音乐学院合作共同拍摄《清江壮歌》同名电视连续剧,当记者追问为何没有曾经给马老的许诺—尽快把这部作品搬上荧屏,他的回答是:“2008年我们公司拿不出这么多钱,拍摄计划不得不搁浅,这是我们的问题。”
牵线>>
一次聊天促成版权收回
说起这次《清江壮歌》的影视改编权能够顺利收回,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张京穿针引线的作用很重要。今年秋天,有次张京和马识途女儿马万梅聊天,他听对方说,这部小说的影视改编权被湖北一家公司购买了近10年,对方却迟迟没有开机拍摄,于是就把这个情况反映给成都市文联。
张京昨晚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我听了马万梅给我说《清江壮歌》的事后非常着急,于是第一时间就跟市文联说了,因为我觉得马老这么好的一部作品不能就卡在湖北那边了,这部小说的影视改编也不能就此搁浅。”
张京还说,当时和马万梅商量的是这件事情是他们悄悄地去解决,不想惊动马老,为的就是给马老百岁大寿一个惊喜。“马老其实之前也有过明确表态,拿回《清江壮歌》的影视改编权不能花公家的钱。”张京说。
回收>>
成都市文联:3年之内拍完《清江壮歌》
据张燕介绍,在替马老将《清江壮歌》影视改编版权收回以后,成都市文联与马家此前签署的协议也正式生效。这也意味着,成都市文联被授权负责将《清江壮歌》改编成影视剧。据市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市文联已经在积极寻找影视改编的具体实施合作方,“已经有影视机构有合作意向,不过还没签合同,还没定下来。也欢迎其他影视机构参与进来,一起合作。我们接下来还要尽快找人写剧本。总之,我们会加快进度,争取在3年内,将《清江壮歌》成功改编成影视剧。”
中国作协副主席道喜
马老乐呵呵:明年完成“五年计划”
昨日,正在成都参加2013年“文化名家看成都”采风调研活动的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在获知成都市文联收回了马识途《清江壮歌》影视改编权,非常高兴,欣然表示要前往马老家,看望马老的同时,也要第一时间将此喜讯告知马老。
昨日下午三点多,高洪波在成都市文联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马老家中,将此消息告知马老。当看到《清江壮歌》版权转让协议原件,马老一边翻看,一边听成都市文联负责人的讲述,一直点头说“好,好。”脸上笑容灿烂。
传喜讯 中国作协副主席来看望
马老女儿马万梅向华西都市报记者透露,为了保证马老能以最好的状态参加明年1月3日在四川省博物院举办的“马识途百岁书法展”,近一个月来,家中很少接待客人,因为高主席是马老的朋友,所以破了例。
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的马老,得知《清江壮歌》影视版权,已经在成都市文联的努力下顺利收回,连声表示“感谢,感谢。”看着华西都市报记者站在一旁,马老平易近人地连连招呼记者坐下来。
高洪波在现场透露,早在2009年时,他就曾创作了一首诗给马老,但由于投递原因,那幅墨宝并未到达马老手中。昨日,高洪波将该诗作重新手书,郑重地再次送给马老,并高声朗诵,“文坛人瑞,川军老帅。深渊海阔,人见人爱。九五初度,百岁可待。相约北京,欢乐开怀。”
喜滋滋
下月推出百岁书法展
谈及自己明年百岁,马老乐呵呵地介绍说,他的家庭成员都是高寿。哥哥103岁了,弟弟90多岁了,妹妹也80多岁了。“明年我就完成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实施。”马老很开心地介绍他的“五年计划”:“明年1月3日,在四川博物院推出百岁书法展;《百岁拾忆》的书稿已完成并交三联书店,明年或可出版;明年现代文学馆还准备为马老在北京举办一场书法展。”
马老健步走到书房,亲自拿出刚刚出版的书法集,送给高洪波。随后还拿出他与家人自制的新年贺卡,送给高洪波,表达新年祝贺。临走告别,马老还与高洪波握手约定,“明年北京见!”
传奇往事>>
《清江壮歌》:马老亲历的史诗
长篇小说《清江壮歌》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恩施。作者马识途先生,时任中共鄂西特委副书记。
《清江壮歌》是马老以当时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妇女部长刘惠馨两位烈士为原型写成的。两位烈士都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走上革命道路的知识分子,他们来到清江河畔的鄂西恩施地区,开展秘密的地下党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最终遭到敌人杀害。
《清江壮歌》是马识途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创作的小说。1941年初,马识途的爱人刘惠馨和刚满月的女儿,被日本特务逮捕入狱。刘惠馨被捕时刚生孩子不久,她经受着地狱之火,表现出最伟大的母爱。在走向刑场时更是临危不乱,将婴儿巧妙地置于路边的草丛中,使孩子逃脱大劫。一对普通百姓收养了这孩子,亲生父亲任远(也就是马识途)20多年后才终于在武汉找回自己的女儿。这些故事既是小说,也是历史事实。
解放后,马识途担任行政工作,没机会提笔创作。直到1959年,在张光年、邵荃麟等作家的鼓励下,他又开始写小说。他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经历创作成长篇小说《清江壮歌》。“当时小说影响很大。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没有表达充分。”马识途感叹。
《清江壮歌》自一九六六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已多次再版,发行了数十万册。书中人物的英雄事迹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更感动了清江两岸一代又一代的恩施人民。只要在清江两岸生活过的人,不能不读《清江壮歌》。
记者手记>>
长乐者长寿
前不久,华西都市报记者去马老家采访,临近中午,忽闻厨房飘出一阵阵饺子香,原来马老家正在包饺子。白菜馅的,饺子还未下锅,香味提前而至。人到百岁,能走、能读、能写、能说,马老的“特长”还有—能吃。能吃不是说老人家吃得多,而是善于吃。早年马老饭量挺大,但现在他讲究吃的质量,同时也控制饭量。
马老喜欢吃,吃得很健康,尤喜面食和西红柿。他早上一般都是喝木耳煲的汤或牛奶,再来一个馒头,吃得很香。他家的冰箱不大,因为蔬菜肉类都必须要新鲜,家里吃饭也很难得把食物储存起来。
淡泊名利,追求平淡则是马老长寿的另一个法宝。虽然女儿马万梅说他爸爸家比伯伯马士弘的房子要“宽敞”,但去过马老家的人都知道,这位老人住的是颇为老旧的单位宿舍,居住面积其实并不算大,装修也非常朴素,他的书房甚至有些挤。
历数中国文化界,不少大作家都是百岁人瑞,巴金、冰心、臧克家、杨绛……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讲真话、爱生活、人乐观,而要论及乐观这一点,马识途堪称文坛典范。他的《长寿三字诀》中,“多达观,去烦恼”就是他健康之道的首要指标。达观,通达而乐观也。
马老曾和记者聊起过他在上世纪那段特殊岁月中的遭遇,听得人心里有些发堵,他却呵呵一笑说:“生那些气没得啥子用。”所以,马老家的客厅里《人寿百岁》的横幅书法旁边还挂着一幅小小的篆体书法《长乐》,那是他自己写给自己的两字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