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近日發布第二期(2014年—2018年)智能機器人基本計劃,為韓國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描繪藍圖。此次基本計劃提出四個方面課題,包括提高機器人研發實力、在各產業推廣機器人、營造開放的機器人產業鏈、構筑機器人產業融合系統,特別是提出了機器人健康設施的研究與開發。醫療與機器人產業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了韓國機器人產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政府、企業和研究部門的通力合作下,韓國的醫療機器人市場正在蓬勃發展。
韓國政府曾在2010年將醫療機器人定為國家政策課題,投入百萬億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64.4韓元)支持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其中一個主要成果是韓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傳統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要用金屬或陶瓷制成人工關節替換病變損壞的膝關節,然后由醫生像雕刻家一樣修正人體骨骼,使其適合人工關節。該手術要求的精確度很高,否則就可能造成關節更嚴重的疼痛。而現在這個工作就可以交給機器人來完成了。
生化和納米技術的融合還為微型醫療機器人的開發創造了條件。2013年末,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宣布,韓國全南大學細菌機器人研究所已研發出世界上首個可治療癌症的“體內醫生”——納米機器人,可對大腸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高發性癌症進行診斷和治療。據悉,該機器人長3微米,由細菌和含藥物的微型結構兩部分構成,目前已經在動物身上取得實驗成功。機器人通過鞭毛找到癌症發病處后,其微型結構就會破裂,向癌細胞表面釋放抗癌劑。
韓國現代重工還正在和首爾峨山醫院共同推進各種醫療機器人開發,目標是開發出整形外科手術機器人、韌帶修復手術機器人、介入手術機器人等多種醫療機器人。在韓國醫療機器人技術的蓬勃發展下,使用醫療機器人進行手術已經成為許多患者的首選。“現在我們科需要手術的病人有90%選擇機器人進行手術。”韓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教授白智欽在一次研究會上如此介紹醫療機器人的接受程度。
白智欽說,醫療機器人的優點是醫生和患者的壓力都較小,各種疾病都可以通過醫療機器人手術獲得最佳的治療結果,而且雙手可以同時操作。據統計,現在韓國國內已經共有40台達芬奇醫療機器人系統,各領域專家還將自己的手術流程和視頻向醫學界公開。由於韓國手術機器人技術的堅實基礎,已有來自28個國家的近兩千名醫療人員來到韓國接受培訓。韓國醫療界人士指出,推廣機器人進行手術的最大障礙仍是費用問題,因為機器人手術費用是傳統手術的兩倍。
韓國各種醫療機器人的出現顯示了科技的迅速發展,大大提高了醫學水平。由於機器人的精密性,過去許多人手難以進行手術的部位現在通過機器人也可以完成手術,各種診斷影像資料和模擬場景也為准確地手術提供了便利,遠程手術未來也將成為現實。隨著韓國第二期智能機器人基本計劃的執行,未來醫療機器人產業在韓國的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本報首爾7月27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28日 2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