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為何這些IT品牌能“踢”進世界杯

2018年06月20日08:5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何這些IT品牌能“踢”進世界杯

本報記者 楊 侖

最近,有外媒調侃:“用中國的手機,看中國的電視,喝著中國的酸奶,去看一屆沒有中國隊參加的世界杯。”這與國內最熱門的段子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國除了男足沒去世界杯,其他全去了。

對於2010年才首次在該項賽事中露面的中國品牌,世界杯是個陌生而又極具吸引力的體育IP。為一場沒有中國隊參與的足球比賽“砸入”高昂的贊助費,中國IT品牌又看上了世界杯的什麼呢?

賦能品牌形象

過往贊助成經典營銷案例

足球皇帝弗朗茨·貝肯鮑爾曾有一句名言:足球場上滾動的不是足球,而是黃金。無論是奧運會還是世界杯,都是賽事領域內的頂級資源,憑借贊助體育賽事從而在市場上取得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

阿迪達斯1970年成為世界杯比賽用球贊助商,借此一舉奠定了國際頂級品牌的形象﹔三星、索尼對奧運會的持續投入,也是企業能實現品牌積累的重要原因。

在本屆世界杯上,出現了多家中國企業的身影,其中為人們熟知的消費類電子品牌就有vivo和海信。中國品牌首次亮相世界杯還是在2010年的南非。伴隨著漫天的嗚嗚祖拉聲,中國英利4個字出現在球場邊的廣告牌上。

體育營銷以巨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獨特的魅力和良好的親和力,成為頂級品牌提升自身形象的絕佳渠道。想要成為世界杯的贊助商,也需要付出巨額的贊助費用。國際足聯將贊助級別分為3檔,由高到低分別為國際足聯合作伙伴(6—8席)、世界杯官方贊助商(6—8席)以及區域性贊助商(亞洲、歐洲、中北美、南美、中東及非洲5個大區,每個大區各4席)。

據早先媒體報道,作為第二級別的官方贊助商,vivo、海信兩家均付出了以億元為單位的贊助費用。

練就國際范兒

加快品牌“走出去”步伐

兩家企業之所以“砸入”巨額的贊助費,均與自身企業發展有關。“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或為了提升品牌形象,或為了促進海外銷售,都需要利用好世界杯這個資源平台。”IT行業獨立分析師李殿璽介紹,“贊助世界杯,早了不行,因為品質、服務沒有達到一定水准﹔晚了也不行,成熟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已越過了這個階段。”

以海信為例,海信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海外增長計劃,近年來一直在海外渠道建設、品牌推廣方面發力,且曾有過成功的營銷案例。在2016年歐洲杯上,海信就曾作為贊助商亮相球場,不但廣告露出時間令企業滿意,歐洲杯結束后第二季度產品銷量也實現了大幅上升。

vivo作為國產智能手機市場的巨頭之一,同樣面臨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萎縮、亟待開拓新利潤增長點的問題。行業數據公司IDC發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約16.0%,預計全球出貨量將繼續下滑。

此時,去海外市場開拓一片新天地,成了眾多品牌的選擇。vivo也選擇提前布局前景廣闊的印度等新興市場。因此,在全球矚目的世界杯上進行推廣,也頗具現實意義。

“需要提醒IT企業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在進行海外擴張、推廣的同時,也要對產品不斷進行創新、打磨,對專利技術進行積累,及時簽署專利互換協議,以避免產品陷入法律糾紛。”李殿璽說。

一代新人換舊人

IT品牌贊助史也是其產業發展史

既然成為贊助商能獲得如此多的好處,那麼如何才能進入這一行列呢?

除了“不差錢”外,這些品牌能在世界杯露面,還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世界杯贊助協議一般兩屆簽署一次,與國際足聯合作的品牌具有強烈的排他性,每個行業最多隻能有一家企業可以成為其贊助商。因此,如果之前的贊助商索尼選擇繼續合作,這回也就沒有vivo加入的機會了。

有趣的是,除了索尼被vivo替代之外,還有一家IT企業也退出了,它就是東芝。索尼宣布退出時,正陷入連年虧損的泥潭,為了削減開支,迫不得已選擇退出﹔而東芝則干脆出售了白電業務,接手的正是海信。

回顧奧運會、世界杯的贊助商歷史,與全球IT企業的發展似乎息息相關:三星、富士、東芝、索尼……如今,中國IT企業也在這個球場上嶄露頭角。下一個上場的會是誰呢?(楊 侖)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