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8年06月20日08:13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國際排名進步顯著!近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為218.3(以2010年為100),比上年增長9.0%,保持較高增速。同時,在世界包括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34個國家、金磚5國和新加坡在內的40個國家中,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位排名由第14位上升至第10位,居世界中上游。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知識產權工作快速發展,這是客觀事實,有目共睹、毋庸置疑。”上海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院長許春明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認為,我國知識產權工作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和擴大開放的內在需要,其動力機制在於政府政策鼓勵引導下的市場主體知識產權戰略意識提升和知識產權工作能力提高。
  創新大國地位凸顯
  《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創造指數為216.5,比上年提高27.0個點。創造發展指數2010年的100分穩步上升至2017年的216.5分,特別是2013年以后,創造發展指數呈現出加快上升趨勢。在具體數據上,2017年各類主要類型知識產權申請、登記、注冊數量均有較大幅度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同時,相比2016年,創造效率各項指標提升幅度也較為明顯。
  “專利質量是近幾年《報告》的重點關注內容,我們連續幾年以調整指標、增加權重的方式來反映專利質量在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中不斷提升的重要地位。”參與《報告》編寫的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表示。
  縱向來看,我國專利質量已經實現穩步提升。《報告》顯示,在專利維持率方面,2017年全國專利維持率達到60.0%,較上年提高3.9個百分點。各地區與2016年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安徽、廣西、陝西、新疆等地區上升幅度較大。在擁有較多專利的地區中,上海、北京、廣東的專利維持率相對較高,分別為70.0%,69.3%和64.4%。從發明專利平均維持年限來看,2017年數據為6.2年,較2016年提高0.3年。發明專利平均維持年限超過6年的地區包括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上海、廣東、海南、貴州、西藏。PCT國際專利申請集中於廣東、北京、江蘇等地,佔全國的比例分別為56.5%、10.7%和9.7%,與2016年相比,廣東從2.3574萬件增長到2.6830萬件、江蘇從3213件增長到4590件,數量增長較大。
  近年來,我國立足現有基礎和發展需要,在繼續保持專利數量穩定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專利質量提升工作。2015年年底,《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要提升知識產權附加值和國際影響力,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專利。全國各地紛紛根據地方特點,奮力推動各地的專利質量提升工作,如江蘇、重慶、湖北等地積極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工作,陝西等地認真做好高校、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管理貫標工作。
  世界排名快速提升
  目前,中國是國際專利申請第二大來源、國際商標申請第三大來源。多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在全球范圍正在獲得更多的認同,這在此次《報告》中同樣得以體現。
  《報告》比較了包括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34個國家、金磚5國和新加坡在內的40個國家的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其中顯示,2016年我國知識產權發展水平世界排位由第14位上升至第10位。較之2015年,我國的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總指數得分從57.73提升至61.91,與知識產權強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另一方面,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世界排名提升迅速。從2012年到2016年的5年時間內,美國、日本、韓國等三國得分穩居前3位,我國排名在2012年至2016年4年間從第19位提升至第10位,平均每年提升3個位次,知識產權發展的總體水平,尤其是知識產權的保護運用水平快速提升。
  “今年是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的第十個年頭,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事業不斷進步,取得長足發展。”韓秀成表示,十年間,我國知識產權工作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聯系越來越緊密,無論是宏觀的國家政策還是微觀的企業經營,知識產權都是重要的議題。伴隨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產業、經濟和科技政策中嵌入了知識產權的內容,越來越多的企業設置了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知識產權工作在經濟與社會效益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我國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極大地推動我國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正逐步邁向知識產權強國。”許春明表示,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是我國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必由之路,需要通過實施知識產權戰略、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環境,增強國家創新力與競爭力。(本報記者 吳珂)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