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2

知識產權專家現場為企業“把脈”

服務來了 創新強了

喻思南
2017年11月06日0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知識產權專家現場為企業“把脈” 服務來了 創新強了(創新故事)

“未來,我們汽車出口到國外,怎麼才能避免吃專利官司?”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純電動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江西江鈴集團等實力企業希望把握異軍突起的機遇,但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其中就有知識產權方面的困擾。

“我建議以全球視野對汽車行業專利動向進行梳理,並提前3至5年布局專利,對比看看自己有什麼、又缺什麼,未雨綢繆,既要構建企業的技術優勢,又要防范法律風險。”知識產權專家、南昌金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建飛對疑問進行了解答。

蔣建飛和江鈴集團的交流,是不久前在南昌舉行的全國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牽手江西 服務強省”活動的一部分。活動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門舉辦了知識產權品牌機構與企業的交流研討會,現場為近百家企業解答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版權登記等問題,並講授了知識產權布局策略。

江西的專業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相對缺乏,全國知識產權專家來現場“把脈”,有利於打通知識產權服務對接創新主體“最后一公裡”,在為發展保駕護航的同時,還帶來了國際上最新的理念和做法。

比如,萬晟佳音知識產權事務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智為給企業講解了知識產權國際化運營的模式。他建議,企業應樹立把知識產權當作一項資產來設計的意識,不能僅僅關注自己的專利,還應在布局時就想到別人是否侵權,從而建立專利組合或專利池來建立防火牆,學會用專利來限制或遏制競爭對手。

知識產權專業服務的作用還不止於此。江西很多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對一些技術的應用和開發需求很強,但自身科研能力不足,又覺得尋找技術團隊費時費力,難度很大。

另一方面,當地高校院所的一些成果和科研能力轉化無門,和需求脫節,導致專利和科研能力的長期“沉睡”,沒有發揮價值。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成為連接雙方的橋梁。

“我們正與多地政府洽談合作,搭建知識產權服務平台。在過去兩年把很多市縣的主導產業和技術需求梳理了出來,形成方案后,反饋給科研單位,通過組建專利產業化公司等多種形式,力求實現需求和成果的精准對接。”蔣建飛說。

作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首批試點省份,2016年江西省設立了知識產權運營政府引導基金。與側重股權投資的產業基金不同,該基金聚集產業發展所需的共性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此外,在運營方式上,政府出資作為引導資金,鼓勵民間資本參與。

《人民日報》(2017年11月06日20版)

(責編:楊軒(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