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增添新力量

2017年08月31日08:50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開庭時間已到,請問原告與被告,視頻圖像與聲音是否清晰?”“清晰!”“好,現在開庭。”8月18日,國內第一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開張”,這樣的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的情景,將成為互聯網法院的常態。

“杭州互聯網法院可以審理涉及網絡的著作權、域名糾紛以及網上購物、相關合同糾紛,同時案件全程網上受理、審理,開國內之先河。”參與籌備工作的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負責人告訴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這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動適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自6月2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批准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裡就得以開設,凸顯改革之功。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廣州與杭州兩家互聯網公司,在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后宮甄嬛傳》上網進行商業化經營並收取費用,涉嫌侵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侵權並賠償經濟損失15萬元。”這是杭州互聯網法院“開張”后受理的第一起涉及互聯網著作權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的糾紛案。

網上糾紛網上審理,杭州互聯網法院探索用互聯網方式審理互聯網案件。不用跑到法院起訴,立案后就可以在網上審理,當事人足不出戶,便能享受“網購”般便利的訴訟服務。如此方便快捷,不僅極大的降低了訴訟差旅費、時間消耗等成本,還有利於法院投入專業力量鑽研互聯網案件,提高網絡案件的辦案質量。

登錄杭州互聯網法院網址,無論是原告還是被告,都可以“三步走”。如果是原告,第一步要在該院網址上進行網上注冊並通過實名認証,按照標准格式填寫起訴書﹔第二步接受法院安排的網上調解﹔第三步若調解不成功,在獲得法院立案的前提下,繳納訴訟費用。如果是被告,收到電子送達信息后,首先上網查看相關信息﹔第二步接受網上調解﹔第三步若調解不成功,且法院已立案,及時通知被告應訴,被告按格式填寫應訴信息,確認電子送達。

進入21世紀以來,杭州引以為傲的除了風光旖旎的西湖,還有活力四射的互聯網經濟。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涉網糾紛不斷出現,2013年,起訴至杭州法院的此類案件為600余件,到2016年就激增至1萬余件,這對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新課題。

2015年4月,浙江省高院確定杭州市余杭區法院、西湖區法院、濱江區法院和杭州市中級法院作為電子商務網上法庭首批試點法院,分別審理網絡著作權糾紛及交易糾紛等案件。當年8月13日,這4家試點法院的電子商務網上法庭正式上線,從起訴、調解、立案(管轄異議)到舉証、質証、開庭、判決、執行,訴訟的每一個環節都在線上完成。法官和當事人、第三人即使遠隔千裡,通過網上法庭審理,也能做到“說得清,看得清,辯得清,審得清”。網上法庭節省了司法資源,增加了訴訟透明度,提高了審案效率,方便了訴訟當事人。此后,浙江省先后又有11家法院向浙江省高院申請開設網上法庭平台。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全省網上法庭共受理各類案件申請2.2787萬件,開庭平均用時0.5小時。電子商務網上法庭的先行先試,為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打下了堅實基礎。

共同加強產權保護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人,佔全球網民總數的1/5。互聯網普及率為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6個百分點。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5.14億人,相較2016年底增長10.2%。2017年上半年,浙江省實現網絡零售5350.74億元,同比增長31.60%,發展勢頭迅猛。

目前,杭州的信息經濟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超過50%,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阿裡巴巴、海康威視等互聯網龍頭企業蓬勃發展。杭州的網站數量、B2B、B2C、C2C、第三方支付均居全國首位,雲計算、大數據、移動支付、智慧物流等領域產業發展位居世界先進水平。

“互聯網法院突破了傳統法院的設立模式,契合了網絡空間糾紛的獨特性,在探索新型司法規律、司法規則方面邁出了新的一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於志剛認為,互聯網法院是當前司法改革正視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並存的現狀,正視網絡糾紛對傳統司法制度沖擊的新探索。

此前,6月26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強調,要按照依法有序、積極穩妥、遵循司法規律、滿足群眾需求的要求,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規則,完善審理機制,提升審判效能,為維護網絡安全、化解涉網糾紛、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等提供司法保障。

“日益加強的司法保護必將與行政保護一起,構成浙江知識產權大保護的‘合唱’,為浙江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瑞向本報記者表示,新形勢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一項重要任務,隻有在全社會形成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的工作格局,才能營造更加美好的創業創新環境,支撐經濟創新發展。(本報記者 趙建國)

(責編:王湘浦(實習生)、申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