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文著協因《受戒》發起首起維權訴訟

2017年08月08日08:52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編者按:因認為《受戒》著作權受到侵犯,文著協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和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連帶賠償其經濟損失5萬元。日前,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受理了該案。該案系文著協提起的首起維權訴訟。文著協稱,希望通過此案警示相關企業尊重作品權利人的權益,重視作品的著作權問題。

因認為《受戒》著作權受到侵犯,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下稱文著協)一紙訴狀將《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和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連帶賠償其經濟損失5萬元。日前,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據悉,此案系文著協提起的首起維權訴訟。

快速發展的知識資源數據庫平台內容版權問題引發行業關注。文著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受戒》被侵權的情況在知識資源數據庫平台具有代表性,希望通過此案提醒和警示相關企業合法經營,尊重作品權利人的權益,重視作品的著作權問題。

汪曾祺是我國當代作家,《受戒》是其代表作之一。據介紹,汪曾祺去世后,其包括《受戒》在內的全部作品著作財產權由3個子女繼承,其子女又授權文著協集體管理包括《受戒》在內的所有文字作品。《受戒》的權利人並未將信息網絡傳播權許可給相關期刊,也未許可相關期刊對信息網絡傳播權進行轉授權。

然而,文著協發現,兩被告未經授權,通過電子化復制,將《北京文學》《文學界》等9種期刊、雜志上刊載的涉案作品在被告一經營的中國知網及被告二經營的“全球學術快報安卓手機客戶端”“全球學術快報蘋果手機客戶端(IOS)”平台上向公眾提供,並通過單次付費、包月、包年服務等方式,獲取非法收益,其中PC端網頁付費下載800余次,安卓客戶端付費下載近400次,IOS客戶端付費下載近400次。

“根據期刊管理規定、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中國知網並非期刊,不享有法定許可權。因此,被告的行為已經構成網絡內容提供行為,屬於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控制范疇。”文著協相關負責人認為,汪曾祺在中國乃至全世界華人中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兩被告的侵權行為時間跨度大,主觀意圖惡劣,給著作權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2016年5月,文著協正式向上述兩家公司發出函件,要求盡快解決涉及的著作權問題,並交涉多次,但對方都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因此,文著協於今年7月提起訴訟。

對此,中國知網方面向記者表示:“關於媒體報道的文著協訴訟一事,至今未收到法院任何信息,我們也在關注和等待。”

當前,國內知識資源數據庫平台蓬勃發展,一些大的數據庫平台收錄了海量的期刊、報紙、學位論文及會議論文,進行數字化加工,通過網絡平台、APP進行傳播、提供下載,也會採取打包、定制等方式對國內外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圖書館等用戶進行銷售。文著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知識資源數據庫生產企業收錄作品、在網絡上傳播和向國內外用戶銷售,應當獲得作品權利人授權並支付相應的報酬。但一些知識資源數據庫生產企業通過報刊社等獲得海量知識資源時,許多報刊社等並沒有得到作者或權利人的許可,不能對作者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等權利進行轉授權。

一些數據庫生產企業未經權利人許可,長期、大量收錄權利人作品,引起了很多權利人的不滿。文著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知網未經許可使用的作品中,涉及文著協會員權利人的作品數量眾多。以知網為代表的知識資源數據庫生產企業使用了海量未經許可的作品,持續時間已有數十年之久,一直沒有妥善解決授權問題,損害了廣大權利人的權益。他表示,文著協還將陸續對侵犯會員著作權的其他知識資源數據庫平台、有聲讀物制作機構和平台展開訴訟維權行動。(本報記者 竇新穎)

(責編:王湘浦(實習生)、申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