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作为文化与金融合作“瓶颈”的评估环节,多次进入政策视野。国务院《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完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文化部《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中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与交易,加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文化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登记、托管、流转服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中提出,要“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文化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质押、登记、托管、投资、流转和变现等办法,完善无形资产和收益权抵(质)押权登记公示制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张广良认为,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包括对著作权的评估,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它的评估价值和真正的使用价值相接近。“这需要相当多的实践经验和积累。”
“对此,人大版权贸易基地版权评估中心做过一些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办公室副主任李方丽说,如帮助一家影视制作机构以11部电视剧打包质押的形式获得北京银行1亿元贷款,该业务也成为国内第一笔纯版权质押业务。2013年,该影视机构在项目进展顺利、贷款信用良好的基础上,再次以5部电视剧打包质押的形式获得北京银行的贷款。除在影视行业深入开展版权资产评估业务外,人大版贸基地还在体育赛事转播权、计算机软件、网络游戏及文艺演出节目的版权价值评估方面作出了探索。
“目前,产业界关注版权资产的评估问题,除了关注版权质押融资时的价值确定外,还关注版权交易时的价值确定。”李方丽说,在涉及版权交易价值的确定时,要和版权交易价格的确定区分开来,版权交易价格的确定,依靠的往往是行业惯例和从业经验,版权价值的评估则是遵循一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特定的评估方法、利用一定的市场交易数据进行的价值判断。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以交易为目的的版权价值评估,人大版权贸易基地建立了版权交易数据库,并于近日完成版权在线批量评估系统。
在线批量评估系统针对电影、电视剧、软件、音乐、文字、游戏、动漫7类作品的版权特征,以海量市场数据为基础,采用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基本原理,通过确定版权的价值影响因素及相关参数,构建版权评估模型,实现专业化、智能化评估。系统的建立,不仅将为文化企业进行版权交易,而且将为国家管理部门进行版权资产的清查摸底提供价值依据。同时,该系统目前是国内外惟一一套版权价值的在线评估系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