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吉林大荒地:有机农业乘上“信息化高铁”

2014年04月11日08:49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吉林大荒地:有机农业乘上“信息化高铁”

  据新华社电 春季来临,气温渐升,东北平原的田间耕作拉开帷幕。吉林省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的现代农业也开始了新的计划和打算,“光缆电线都已铺设完毕,操控设备也已安装。今年夏天,水稻种植基地将实现物联控制和智能管理。”东福米业总经理刘延峰说。

  刘延峰所说的水稻种植基地,是东福米业近年从大荒地村流转而来的2000公顷水稻田。按规划,这部分种植田将依照农业信息化要求种植和管理,建立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农业生产物联控制系统和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

  刘延峰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农业企业如果能利用好这三大系统,运用网络平台技术和云计算方法,就能实现企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形成一个高效、节能、绿色的现代农业体系。”

  走进监控大厅,LED大屏幕上显示的是育苗基地和种植田,可看到从苗期温室育秧到田间的水稻长势情况。还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参数,方便企业远程监控生产过程。

  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实时收集农田的温度、湿度、风力、大气和降雨量等数据信息,监控农作物灌溉情况,监测土壤和空气状况的变化。拿到监控数据后,企业再根据科学指标和用户需求,随时进行处理。

  大荒地村农民钟德富目前在东福米业育苗基地打工,他说:“以前种田,我们是靠眼睛看、用手摸,来判断土地要不要浇水、施肥。现在有了这套高科技,自动搜集土壤情况,还能分析水分、温度和含氮量。以后我们都得好好学一学了。”

  “监控和信息传回,只是信息化的第一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按照农作物生长的指标要求,及时精确地遥控农业设备自动开关。”东福米业信息工作人员徐士成说,“像浇灌、增氧、卷帘开关这些操作,都可一键控制。按照科学指标进行自控,不仅更加精确,人力也被解放了。”

  农业信息化建设不仅对作物种植好处多,也与人们的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刘延峰指着一盒加工完的大米产品说,信息化管理后,产品在生产、加工环节将被安装电子标签。在仓储、运输、销售等后续环节,信息将不断添加和更新。“只要输入产品专属二维码,是谁种的,是否使用农药化肥,在哪里加工包装,是如何运输的,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个‘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让消费者更加放心食用。”

  看着庞大的“智能系统”,刘延峰说:“农业信息化就像一列高铁,农企想走得快、走得远、走得稳,就一定得想办法搭乘它。”

(责编:王永战(实习生)、马丽)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