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会议现场。本报记者 张子弘摄
本报讯(记者闫文锋)企业应当如何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如何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些已经成为我国有效应对WTO规则下的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攻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京举办了部分大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领导、各业务部门的主管领导和宝钢、武钢、华为等国内部分大企业的老总、主管知识产权的负责人会聚一堂,共谋企业如何打好知识产权牌。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田力普向与会者通报了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他指出,从知识产权的数量上看,自1985年到今年11月底,我国的专利申请量突破了190万件,商标将近200万件。就专利而言,虽然申请量可观,但是从质量上看,代表较高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的数量、体现企业核心技术获取能力高低的职务发明比例,与国外大公司、大企业相比相对较弱,难以与之抗衡。田力普还介绍了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专利试点示范工程、专利法规建设、专利战略研究、专利审查等方面工作的情况。他强调,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手段和工具,也是发达国家经济扩张、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利器。从总体上说,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知识产权形势不容乐观,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众矢之的。我国的企业基本上以制造型为主,创造型的少,企业大量的从国外引进技术,或者加以模仿,自主创新研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相对较少。我国的企业应当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为期1天半的座谈会上,与会的各企业老总、主管知识产权的负责人就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遇到的知识产权政策与法律问题、在专利申请和审查中需要协调的问题、专利申请的受理与审查中存在的问题等议题,畅所欲言,根据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行业发展趋势与国内外竞争态势,针对知识产权诉讼、专利申请与复审等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并希望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确立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企业确立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
座谈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原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吴伯明做了“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的专题发言,阐述了企业建立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其主要内容,并且指出了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专利应急和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