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蒜農發明電動大蒜剪刀 已申報專利
齊魯網訊 山東金鄉是著名的大蒜之鄉,大蒜年均產量100萬噸左右,銷往世界各地。金鄉大蒜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早在東漢初年,就有種植大蒜的記載。多年以來,金鄉人勤勤懇懇地耕種,靠著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將大蒜成功做成一個產業。
在金鄉大蒜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為大蒜產業做出貢獻的人才。
曹前進是金鄉縣馬廟鎮曹庄村的一名蒜農,80后的他平時喜歡研究制作一些簡易裝置。最近,他研究出了一樣新裝備——大蒜電動剪刀!
“這款電動剪刀重7斤左右”,曹前進給記者演示了起來:”開開開關,按一下轉換按鈕就可以剪了。“
曹前進告訴記者,這款電動剪刀是曹前進花費近兩年的時間研究制造完成的,隻需要輕輕按下按鈕,剪刀就能自動減掉大蒜須。這款電動剪刀可以隨用隨停,而且方便攜帶,累了還可以當板凳坐。曹前進說:”每到大蒜收獲的季節時候,蒜農手上磨的都是泡。剪那個蒜根特別累,很受罪,我就想自己研究一台這樣的機器,來減輕勞動強度。“
曹前進一家種植大蒜多年,長時間以來,當地蒜農都是用普通剪刀手動剪掉大蒜根部。大蒜種植面積大,每到收獲季節,蒜農的勞動強度可想而知。曹前進的母親是一位地道的金鄉蒜農,她告訴記者:”剪到四五袋的時候,手就受不了了。有時候一上午就撐不下來,剪刀就不快了。“
為了研究電動剪刀,曹前進可沒少下功夫。他到處查閱資料、調研市場,取長補短。說起自己的發明創造,曹前進可是頗有心得。他說:”養笨雞的時候,為了省錢,自己做的孵化器。那個時候做的孵化器孵化率能達到98%以上,能一次能孵化一萬多隻小雞,效果非常好。“從那時起,他就發現自己有創造天賦。
在曹前進家裡,有一間專門的工作室,擺滿了他自己的小發明。2012年、2013年,他先后研發出了三代大蒜自動切須機,並且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証書。但是因其體積大、不靈活、造價高等原因而沒有推廣開來。他中途想過放棄,但是在金鄉縣知識產權局工作人員的鼓勵支持下,他繼續研究,終於做出這款電動剪刀。
曹前進的電路知識全靠自學,在他家裡,擺放著幾台大機器,是他為了做小型裝置特意買來的。這款電動剪刀一改之前發明創造之不足,方便攜帶,能極大地減輕蒜農的勞動強度。
前不久,曹前進已將自己的電動剪刀申報了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我就是想自己生產。推廣開。做完之后就打算自己批量生產,把它推廣開,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曹前進說。
閃電新聞記者 呂兗周 寧佳 濟寧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