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煙、皮鞋、手表……山城牌號修成金字招牌

近日,在較場口中興路舊貨市場,兩枚出品於20世紀60年代的山城啤酒標以800元價格成交,令人刮目相看。無獨有偶,一枚70年代出品的山城金鉤豆瓣標在7788商城也以100元成交。
山城是重慶的別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成為偉大的奇觀。清末名臣張之洞曾寫詩吟詠重慶:“名城危踞層岩上,鷹瞵鶚視雄三巴。”自20世紀30年代起,山城一詞被許多產品冠名,凸顯在商標上,助推了巴渝大地的經貿發展,成為一個底蘊厚重的財富符號和文化符號。本文著重談一談“山城”佐餐商標的歷史文脈和收藏價值。
市民餐桌上的美味記憶
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一方人創造了一方品牌,美譽了一方水土。目前,筆者收藏了50余種山城牌老商標,時間跨度為20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幾乎涵蓋了吃穿住行中的方方面面,諸如山城香煙、山城皮鞋、山城手表、山城鉛筆、山城油墨、山城復寫紙等等。其中,不少山城商標與市民的餐桌息息相關,諸如山城啤酒、山城醬油、山城豆瓣、山城麩醋等。數十年裡,這些佐餐佳品極大地豐富了重慶人的日常生活,塑造了名優品牌,構成了重慶的商業文脈,成為幾代人的難忘記憶。
據《重慶市情》記載,山城啤酒是重慶啤酒廠於20世紀60年代初推出的一款飲品,與重慶啤酒相得益彰,並稱“姊妹花”,深得市民喜愛,暢銷西南地區,並輻射到全國多個城市。1984年,重慶啤酒廠的啤酒產量達到30144噸,相當於建廠初期1959年的144倍,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已達到國內先進行業,在全國啤酒行業中居第十位。在90年代,有一句廣告語“山城啤酒,知心朋友”很接地氣,朗朗上口,可謂家喻戶曉。遼寧的酒文化推廣者鄭憲玉先生在《酒史:重慶啤酒廠》一文中談道:“重慶的地理、氣候和火鍋給啤酒消費的興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其中搬運工人最先接受山城啤酒。盛夏酷暑,這些體力勞動者把芳香、柔和、酒精度低、營養價值高的山城啤酒當做清涼飲料,兩角錢一大碗的散裝啤酒既解渴又提神。同時,城鄉廠礦、團體的慶典活動和婚喪餐桌上也擺上了山城啤酒。”這段文字昭示了山城啤酒的釀造優勢、口感品質和親民情懷。進入1995年后,重慶啤酒廠幾經改制,產品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山城啤酒已經深入幾代人的記憶。
小時候,許多人都有過打醬油買醋的經歷。在我童年時的80年代初期,國家還沒有擺脫貧困,還處於票証時代,老百姓吃肉是比較奢侈的行為,俗稱打牙祭。在沒有肉食的日子裡,在米飯中滴幾滴山城醬油,加一勺山城豆瓣也是香噴噴的,吃得津津有味。吃面條時,放些山城麩醋更是可口可樂。
山城牌金鉤豆瓣歷史悠久,是重慶釀造廠的主打產品,於1958年創始,1965年開始出口,暢銷於北京、上海、廣州、新疆、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地區和國家。據《重慶市情》記載,山城牌金鉤豆瓣以優質蠶豆為主要原料,採用獨特的制曲工藝,醬香醇厚,微辣回甜,咸淡適口。在1980年被評為四川省優質產品,在1981年被評為商業部優質產品,同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金質獎,是國內調味食品豆瓣醬品種中唯一獲得金質獎的產品。
文史底蘊提升商標價值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歷史是浩瀚的,也是無情的,滄桑巨變是它的規律。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山城啤酒、山城豆瓣、山城醬油、山城麩醋等佐餐佳品因為諸多原因,有的倒閉消亡,有的重組上市,改變了模樣。從發展角度看,舊品牌的消亡,新品牌的誕生是時代的進步。從收藏角度看,山城牌號作為一個曾經無比輝煌的商業符號,已經嵌進了重慶經濟發展的文脈,富有收藏價值,值得挖掘和研究。
當前,早期山城啤酒標、山城醬油標等日益受到商標收藏者的關注,成交價格不低,且增值空間較大,主要有四個原因:一是懷舊情懷濃,二是設計水准高,三是文史底蘊厚,四是存世數量少。
人是有感情的高等動物。懷舊情懷是人類中的普遍情感,睹物尋幽就是這個道理,不用多說。在裝幀設計上,不少山城商標在選材、構圖、細節上都可圈可點,體現了較高的藝術水准。比如出品於1972年的山城啤酒標就很有特點。主圖選用南溫泉知名景點“南泉飛瀑”,以木刻畫形式呈現,顯得十分大氣、厚重。商標的標識為圓形,裡面為麥穗,鑲嵌“山城”二字,外圓內方,富有傳統特色。這枚酒標設計靈動,畫面精美,存世量十分稀少,市場交易價大致在800元以上。
一般說來,商標承載了企業文化的價值追求,是品牌的形象代言,濃縮了厚重的文史底蘊。這種底蘊恰恰是最珍貴的,具有較高價值的。在漫長的歲月中,許多山城商標由於司空見慣,沒有引起當時人們的重視,被大量丟棄、損毀,留存下來的不多。尤其一些已經消亡的山城牌名優產品,其對應的商標在市面上更是鳳毛麟角,自然金貴起來。從理財角度看,早期山城商標尤其值得收藏,其增值空間較大。
當然,收藏老商標,追懷消逝的名優品牌,更應該不忘初心,傳承它們當初白手起家,銳意求新的創業精神。這正是收藏的終極意義。
在歷史的洗煉下,“山城”牌號修成了金字招牌,成為巴渝大地上的一個共享商標名稱,在食品、飲料、鐘表、煙草、文具、服裝、電池、輪胎等多個行業大放光彩,構成了巴渝商脈。迄今為止,到底出現過多少種“山城”牌號呢?筆者查詢了許多文史資料,也咨詢了工商部門的有關工作人員,都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數字。
在80余年裡,有的“山城”牌號曇花一現,有的中途消逝,有的延續至今。許多早期“山城”牌號的注冊資料或毀於戰火,或失於民間,要尋根溯源,理清譜系確實十分困難。但是,僅從散遺在民間的“山城”牌系列商標上仍可管窺這個商標集群昔日的輝煌。
就筆者在20年收藏中所目睹的相關圖文資料來看, “山城”牌號已經超過80余種。在本文,筆者主要談談山城手表、山城卷煙兩大牌號在重慶經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山城”牌商標集群的收藏價值。
山城手表折射輕工之光
說起山城手表,年歲大一些的重慶市民一定會印象深刻。在20世紀80年代,如果戴上一塊山城手表絕對時髦、拉風。“山城手表,家喻戶曉”這句廣告語曾經深入人心,知名度爆棚。山城手表曾經與上海手表、海鷗手表鼎分國產腕表之天下,屬於緊俏商品,要托人找關系才能買到。家父生前曾經談起,他人生中的第一件寶貝就是1982年買的山城牌手表,花了100元,用掉了一年的積蓄。山城手表的質量真是杠杠的,父親佩戴了20多年也走時准確。
據《重慶市情》記載,山城手表由重慶鐘表廠於20世紀70年代初試制。1980年1月,以重慶鐘表廠為主體組建了重慶鐘表工業公司,它是重慶市最早的公司制企業之一,是體制改革的排頭兵。80年代初,重慶鐘表工業公司擴大生產規模,從瑞士引進了生產線,年產能力達到200萬隻,旗下有男表、女表專業化廠各一個,手表裝配廠一個,電子表一個。1980年,山城牌統一機心手表在全國手表質量評比中獲走時第一。由重慶、上海、青島三家手表廠聯合設計的L55型山城牌女表在1982年被評為輕工部優秀新產品,在消費者中有很好的口碑。在80年代中期,山城手表年利稅達到5000萬元,成為重慶最大的利稅企業。重慶鐘表工業公司也借此發展成資產上億元、下屬10多家企業的大型國有企業,譜寫了西南地區鐘表業的輝煌篇章。遺憾的是,花無百日紅。進入90年代后,隨著國外石英表、電子表、機械表的大量涌入,山城手表漸漸失去了明星光環。由於多種原因,山城手表於1997年全面停產。2002年,重慶鐘表工業公司也宣布破產。值得欣慰的是,2014年4月14日,停產了17年的山城手表終於重出江湖,走中高端路線,值得期待。
▲重出江湖的新山城表
山城香煙譜寫煙草傳奇
對廣大煙民來說,山城牌香煙應該是個熟悉的老朋友。這個牌號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重慶制造廠創立。最先,推出的是橫版50支卷煙和20支卷煙,主圖為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外觀,副圖為解放碑,採用燙金工藝,視覺厚重。不久,重慶制造廠推出了豎版20支山城牌卷煙,構圖大氣,將解放碑以影寫形式搬上商標主圖。畫面上,解放碑一柱擎天,氣勢雄渾,周邊樓房低矮,遠處可見幽幽的南山。這枚山城牌煙標就像一張老照片,生動真實地展示了60年代解放碑商圈的地理風貌,與現今摩樓林立,金碧輝煌的解放碑商圈大相徑庭。
數十年裡,山城牌香煙的廠名雖然幾經更名,煙枝的規格、品質和商標圖案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它在煙草行業中銳意求新,創造了輝煌業績,助推了重慶的經濟發展。據《重慶市志·煙草志》記載,20世紀60年代初期,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重慶制造廠開始批量生產“山城”牌甲級香煙,結束了重慶不能生產甲級卷煙的歷史。在90年代,84毫米過濾嘴山城牌香煙先后獲得“中國公認名牌產品”、“大西南名牌產品博覽會甲級煙金獎”、“四川省群眾喜愛商品”、“重慶市名牌產品”等多個殊榮,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並出口西歐、北美及東南亞市場。2000年,山城、紅岩、重慶三個卷煙牌號獲得“重慶市著名商標”稱號。
早期山城商標值得收藏
80余年來,琳琅滿目的“山城”牌商品融入了重慶市民的日常生活。比如:吃的有山城湯圓、喝的有山城啤酒,抽的有山城香煙,穿的有山城皮鞋,住的有山城酒店,行的有山城輪胎,看的有山城電影,擦的有山城香粉,寫的有山城鉛筆等等。
可以說,“山城”牌商品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留下了許多忘不了、抹不去的美好記憶。近年來,各類“山城”牌商標日益受到有識之士的親睞,成為重慶商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一些早期“山城”牌商標的經濟價值與日凸顯。日前,在華夏煙標論壇煙標超市,一枚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重慶制造廠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出品的山城牌煙標就以600元成交。在7788互聯網商城,一枚20世紀70年代出品的山城牌電池標也已100元成交。
總體來看,那些年代久遠,存量稀少,具有時代特征和地理風貌的“山城”牌商標收藏價值較大,交易價格一般在數十元至兩千元之間。
從商業發展角度看,在巴渝大地上,數以百計的行業共享了“山城”牌這個財富字符,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興盛局面,豐富並優化了重慶市民的日常生活,對重慶市的經濟增長起到了很大的添磚作用。從文史角度看,“山城”牌號底蘊深厚,記錄了創業者、守業者百折不撓,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見証了一些行業生生滅滅,分分合合的傳奇故事,留下了許多值得研究的經濟現象和課題。因此,早期“山城”商標集群具有獨特的文史價值和經濟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珍貴。“民國文藝”公號文章《老照相館記錄了上海灘一個世紀的風流》中有句話很有道理:“當一個社會告別浮躁,開始靜下心來懷舊、尋根的時候,就要找尋殘存的歷史印記,而影像資料恰恰是對一個時代、一個城市最客觀的記錄。”在蒼茫的歷史煙雲中,“山城”商標集群作為圖文資料,從一個側面忠實地記錄了巴渝大地的商業興衰,折射了多元化的巴風民情,值得挖掘、珍藏和研究。這是一件十分有意義、有趣味、有功德的事情。
作者簡介:
丁建敏,資深傳媒人士、商標收藏達人、網店店主、自媒體寫手,著有《煙雲深處看流光》、《老丁的花花視界》等商標收藏文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