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轉化少 高精尖技術“解”不了企業的“渴”
這是一個來自科技日報的兩會小調查:“說說你知道的雙創政策?”
代表委員的回答大多是:“政策很多很好,但具體有點想不起來……”
這幾年,很多科技政策頻頻出台,“雙創”無疑是被關注的熱詞。從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有不少利好政策出台。
“國家、地方都有很多好政策,給創業者帶來很多便利。”全國政協委員、中關村智造大街總經理程靜說。但是,雙創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仍有一些關鍵環節待突破﹔部分政策待落實、待改進的問題也切實存在。
出產品難、融資難,市場道路多坎坷
“很快我們會有一個新的抗癌藥上市了。”全國人大代表、海歸創業者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列明說。而上一次他宣布新藥上市已是7年以前。
“周期長、投入大、風險高、過程艱難”不僅是新藥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所有創業團隊的苦惱。程靜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創業團隊研發期一般都沒問題,但是新興產品要真正走向市場很難。“市場門檻、安全認証、審批等都不容易完成,如此一來,就輸了時間。”她說。
與產品上市難同時存在的是融資難的問題。2017年新出台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廣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第一條便是科技金融創新的3項舉措,卻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以雙創企業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先天存在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固定資產比例低等缺陷,融資難仍是普遍面臨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副市長陳群說。
成果轉化少,高精尖技術“解”不了企業的“渴”
“強化創新的源頭供給,提高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科技含量,促進重大項目向社會開放,帶動產業發展、社會應用和創新創業。”在10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強調。
早在幾年前,科技部就呼吁,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進一步推動科技型創新創業,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重點,擴大“雙創”的源頭供給,使科技人員成為創新創業的主力軍。
但是,直到今天,身在雙創“最前沿”的創業者們仍然對科研院所的“高精尖技術”處於“望梅不止渴”的階段。程靜認為,釋放高校和科研機構沉澱的大量科技資源還只是第一步。她說,成果進企業離市場化還有不小的鴻溝,要從鴻溝上緊貼產業轉化過程中的痛點,才能真正轉化為生產力。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綠世界控股集團董事長宋青也表示,希望越來越多的成果甚至是科研人員可以進入創新創業的洪流中。
時代變化快,政策需要更精准、更多樣
以程靜這些年在雙創圈的經歷來看,“當下亟待加強的是政策的精准性和多樣性”。隨著科技發展、時代變遷,新型產品、新興技術的不斷涌現,每個行業面臨的情況都不盡相同,過去那種一個政策打天下,一攬子工程“全搞定”的情況已經改變。
程靜提出,未來的政策應更精准地針對某一個產業或某一個環節。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應該因項目、平台而制定一些精准、多樣的服務支持政策,滿足當下不同形式的創業公司和平台的需求。
程靜介紹,部分管理部門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最近她的公司和相關主管部門正聯手做一個關於“雙創”精准服務的課題。(李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