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共享知識產權資源 打造國際科創中心

2018年03月01日08:29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共享知識產權資源 打造國際科創中心

2017年6月19日,全國首個金融創新知識產權運營交易國家平台——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金融創新(橫琴)試點平台正式上線。資料圖片

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將於3月3日在北京召開,住粵全國政協委員從2月26日起陸續抵達北京。南方日報記者採訪多名住粵全國政協委員發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住粵全國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熱點話題,不少委員准備在會上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言獻策。

有政協委員建議,深化粵港澳三地知識產權政策協調,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可在灣區開展知識產權政策協調試點

在去年的全國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起了廣泛關注。過去一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升溫,《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未來的藍圖正逐漸清晰。

今年,廣東將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推動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積極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創新是貫穿其中的重要主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必須深化三地知識產權政策協調。”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民建廣東省委會主委李心認為,知識產權是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區域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的剛需、國際貿易的標配。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必須高度重視和深化區域內知識產權政策協調,促進知識產權資源共建共享,攜手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李心提出,建議有關部門積極支持三地在“一國兩制”前提下,將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探索開展知識產權政策協調試點。研究探討三地專利、商標權利互認的可行性和申請注冊費用減免機制,中國(廣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各項服務擴展到港澳地區。

她還建議,在粵港、粵澳、泛珠合作基礎上,建立粵港澳大灣區知識產權合作新機制,同時發揮三地區位和功能優勢,共建共享灣區知識產權服務資源,共建國家級知識產權運營平台和知識產權商用化聯盟,提升三地間科研成果轉化水平和效率,打造全球性的知識產權交易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會長黃西勤也留意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給知識產權、法律、會計、稅收等專業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她建議,充分發揮粵港澳互有優勢,加強粵港澳專業服務業互通合作,打造最佳營商環境。同時,搭建灣區專業服務業交流合作網站平台,積極整合並共享專業資源信息,全面促進三地專業服務業的業務創新和深化合作。

建設深肇高鐵加速對接大西南

如何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建設,促進資源要素的互聯互通,備受關注。“國際三大灣區的建設經驗表明,戰略性交通樞紐可以發揮樞紐對全球高端要素的匯聚作用,推動城市功能、高端產業和創新人才的高度聚集。”在黃西勤看來,對外交通樞紐作為最具戰略性的區域性基礎設施,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戰略重點。

如何優化完善深圳的鐵路樞紐布局,發揮深圳作為全球創新城市的作用,是黃西勤關注的問題。

對此,黃西勤建議,建設深圳至肇慶的深肇高鐵,打通粵港澳大灣區至大西南地區的戰略通道。往東實現與沿海高速鐵路的東西貫通,往西實現與貴廣、南廣高鐵的互連對接,往南通過廣深港高鐵直達香港,將極大地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對大西南地區、“一帶一路”沿線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輻射和互利合作。

黃西勤還建議說,打造深圳機場東空鐵綜合交通樞紐,利用高鐵樞紐帶動前海等周邊地區的發展,推動世界一流灣區的建設。

吸引港澳從業人員赴粵就業執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如何推動三地之間貨物、資金、人員、信息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林娜擬提交提案,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框架下開展粵港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打造粵港澳合作大平台,開展強有力的自由貿易港建設協作。

林娜建議,通過完善和創新現有建設框架,爭取中央支持,選擇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對港澳資本、貨物單邊開放試點區域,實現港澳資本和貨物在試點區域與港澳間自由流通。

在推動開放方面,她建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對港澳實行最低程度的負面清單市場准入管理。

“除極其少量涉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行業列入負面清單外,其他行業港澳資本均可以進入。”林娜建議,在試點區域內全面認可港澳職業資質。除因法律制度和體系無法交融導致的法律從業資質無法互認外,全面開放服務貿易相關的從業資質認定。吸引港澳從業人員赴廣東就業執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

她還提出,通過制度設計、標准互認、信息共享、監管互信,實現港澳居民、資本、貨物在珠三角九市自由流動。實現港澳居民在九市享受與廣東居民同等的定居、就學、就醫待遇。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如何搭建粵港澳大灣區協調機制,也是林娜關注的問題。

她建議,由國家相關部委牽頭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二區九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惠州、江門、肇慶)協調機制,推動兩區九市政府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交通體系、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共建互融,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建設的國際化提供建設經驗。(南方日報特派記者 佔文平 鄭佳欣 蘇力)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