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知識產權促進企業實現價值轉型

2018年02月22日14:10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知識產權是助力初創企業騰飛的加速器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下,借助於“互聯網+”的創業環境,創業門檻和成本不斷降低,近年來市場上涌現出了一批初創型企業,且多為小微企業。與大中型企業側重於機制、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不同,初創企業面對的是產品研發、投資以及人才吸引等多方面問題,並且具有聚焦業務、管理模式扁平以及流程簡單的運營特點。此外,受資金、經營等發展要素的限制,核心技術對助推初創企業發展的作用更為顯著,因此基於知識產權所帶來的企業資產價值、風險防御能力、經營機制則成為初創企業創業成功和進一步發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促進企業實現價值轉化

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知識產權對助推初創企業的價值實現發揮了較大作用,一方面其是企業吸引外界投資的重要砝碼,另一方面,在經營過程中,企業也可通過運營將這些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

知識產權有助於初創企業進行資本積累,特別是對技術依托型企業而言,知識產權的助力作用更為顯著。核心技術是該類企業進入市場的敲門磚。由於技術創新需要資金支持,因此如何吸引投資已成為技術依托型企業創業成功的關鍵,在此方面,知識產權的作用不容忽視。以成立於2012年11月的Quanergy公司為例,其是一家致力於自動駕駛車輛領域激光雷達設計和研發的科技企業。2013年11月該公司獲得了35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於2016年完成9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並計劃於2018年上市。短短4年時間該公司不僅獲得了巨額融資,也成為了激光雷達行業的翹楚。業內認為Quanergy公司吸引市場資本的重要原因是其著力於市場化產品發展趨勢進行的大量技術革新,即針對激光雷達領域對於小型化、固態化、低成本化產品的發展需要,Quanergy公司擁有多件具有較高關聯性的專利技術。

作為一種無形資產,知識產權還能通過質押融資途徑來實現初創企業的價值轉化。知識產權是企業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主要受制於資金因素的初創企業而言,知識產權是企業價值的主要體現。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5年我國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實現逐年增長,2016年我國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達到436億元,截至2017年,新增專利權質押融資金額達到720億元,且隨著融資模式從單一的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到新增保險、信托擔保、証券化發行的多種形式變化,知識產權促進企業價值實現轉化的作用愈加重要。

此外,在創新創業政策的鼓勵下,為提高初創企業的知識產權資產投資水平,我國也逐步推行簡政放權、優化扶持和開放試點等措施,目前已在全國設立注冊商標專用權質權登記申請受理點25個,專利質押融資和專利保險試點72個。在這種優化健全的融資環境下,初創企業更容易突破由於資本不足而受到的發展限制,進一步提高企業價值。

幫助企業增強防御能力

由於初創企業處於企業生命周期的初始階段,既要在市場上立足,也要面對市場的激烈競爭。因此,在初創時期企業發展戰略制定尚不完善的情況下,知識產權不僅是重要的企業資本,也是重要的風險防御武器。

與發展中企業及成熟企業在知識產權工作中更加注重專利運營和專利維權不同,初創企業更注重知識產權挖掘。知識產權挖掘是伴隨技術研發而進行的,因此在研發過程中及時對創新成果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對於初創企業尤為重要。

在“互聯網+”的創業環境下,注冊商標是初創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利器。2016年我國商標申請量達369.1萬件,商標注冊申請的總營業額為52.9億元﹔2017年,商標注冊申請量574.8萬件﹔截至2017年底,中國商標累計申請量2784.2萬件,累計注冊量1730.1萬件,有效注冊商標量1492萬件。龐大的商標注冊量,一方面體現了企業的商標品牌意識在不斷增強,另外一方面也提醒初創企業應注重商標布局,完善的商標品牌戰略能提高其風險防御能力。

《關於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加大對小微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援助力度,構建公平競爭、公平監管的創新創業和營商環境。目前,我國已開始施行一些保護援助措施,例如,全國120家專利文獻服務網點的建立,不僅能讓初創企業從中獲得更多專利文獻支持、信息咨詢和公共教育等公益服務,更有助於減少因缺乏對行業發展、技術現狀了解而引發的專利訴訟。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展的知識產權糾紛仲裁調解試點工作,也將對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發揮重要作用。以四川成都為例,“產業新政50條”的出台為推動設立知識產權法院和支持企業開展知識產權維權提出了綱領性要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日趨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政策環境也將進一步提升初創企業運用知識產權進行風險防御的能力。

推動企業完善經營機制

隨著資產不斷積累、技術研發不斷推進,初創企業將會面對如何佔據競爭優勢地位以及如何優化企業運營機制的考驗,在此過程中,知識產權對推進初創企業經營機制的完善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成立於2015年的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在創業初期,其最早提交的專利申請是關於自行車管理系統和車架。自2016年以來,其在管理系統核心專利的基礎上,加強了對電機剎車、傳動系統等領域的專利布局。這些專利可用於自行車領域,也可應用於電動車等領域,進一步拓寬了該公司的專利布局范圍,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改善其專利運營的模式,提高專利轉化效益。

此外,作為知識產權運用的重要環節,企業是直接促進知識產權轉移轉化的執行者。由於初創企業和高校、研究機構等對技術轉移程度的需求不同,其對知識產權的投入模式也有較大差別。一些生產和服務類企業運用其他機構開發的發明成果來開發自己的新產品和服務,這種模式一方面減少了企業的技術研發成本,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合作主體如高校、研究機構等的技術轉移率。對於技術型初創企業來說,關注產學研的進一步合作也可促進其向多合作制、多股份制、多企業組織形式的轉變,從而實現企業經營機制的完善。以成都為例,超20億元知識產權運營基金的設立進一步加快了建設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專利孵化器、品牌服務機構、交易和公共服務機構等的進度,這無疑也會為進一步完善初創企業的經營機制提供助力。

因此,筆者認為,對初創企業而言,知識產權既是資產,也是風險防御的利器,更是經營模式的推手。(黃歡)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