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我國創新能力排名升至第17位
1月9日至10日,2018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科技部部長萬鋼作工作報告,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科技創新工作,研究部署2018年科技改革發展任務。
萬鋼在工作報告中提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我國科技實力大幅增強,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進入“三跑並存、領跑並跑日益增多”的歷史性新階段。
5年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主要創新指標進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會R&D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70.9%﹔全社會R&D支出佔GDP比重為2.15%,超過歐盟15國2.1%的平均水平。國際科技論文總量比2012年增長70%,居世界第二﹔國際科技論文被引用量首次躍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居世界第一,有效發明專利保有量居世界第三。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升至57.5%,國家創新能力排名從2012年的第20位升至第17位。
5年來,我國科學家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國際量子通信獎等國際權威獎項上實現零的突破。
報告顯示,科技創新有力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了全面融入、主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2017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3萬億元。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3.6萬家,研發投入佔比超過全國的50%,發明專利授權量佔比全國40%,上繳稅費預計超過1.5萬億元,營業總收入預計超過30萬億元,增長均達到10%以上,提供就業崗位超過2500萬個。
我國區域創新已形成梯次聯動新格局。17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156家國家高新區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核心載體和重要引擎,研發投入全國佔比超過44.3%。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廣東深圳等國家自創區對所在地區GDP增長貢獻率超過20%,成為創新發展“領頭雁”。
科技引領新產業新動能快速成長。新能源汽車進入產業成長期,累計產銷量超過160萬輛。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突破6億千瓦,風光儲輸示范工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綜合利用水平最高的新能源綜合示范項目。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引領支撐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快速發展。
報告顯示,我國科技創新力量由科研人員為主向全社會拓展,開創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嶄新局面。
我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顯著增強。企業在全社會研發投入、研究人員和發明專利的佔比均超過70%。中國在智能終端、無人機、電子商務、雲計算、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等領域崛起一批具有全球影響的創新型企業。全球研發投入最高的2500家企業中,中國有376家,居全球第三﹔2017年我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中興、華為在全球PCT專利申請量最大的公司中高居第一、第二位。
我國已建成4298家眾創空間、3255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和400余家企業加速器,開展41個科技創新孵化鏈條試點,形成從產品創意到產品生產全服務的生態體系,2017年服務創業團隊和初創企業近40萬家,帶動社會資本投入超過93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200萬人。(佘惠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