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版權

電影:票房再創紀錄 品質仍不均衡

2018年01月03日13:3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電影:票房再創紀錄 品質仍不均衡

2017年是中國電影市場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個“大”年。2017年11月20日,中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觀影人次累計達到14.48億,僅用324天就突破了2016年“天花板”,這樣的增長奇跡昭示了中國電影更加光明的未來。

在這500億元票房中,國產電影達到262億元,佔比52.4%。在78部票房過億的影片中,國產電影達到了39部。隨著賀歲檔的大幕開啟,這些數字還在不斷增長。國產電影市場體量實現了空前的突破,與之相伴的,國產電影整體質量也在穩步提升。

面對不斷擴容和細分的觀影需求,多種題材與類型的佳作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戰狼2》以名留影史的成功為新主流大片樹立了標杆。《羞羞的鐵拳》也延續了“開心麻花”喜劇片一直以來的票房號召力。而帶有個人品牌特征和類型融合特點的《功夫瑜伽》《西游伏妖篇》等,則再次點燃了市場對動作片的熱情。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正式實施,以及“電影質量促進年”等頂層設計的落地,也從法律和政策層面為中國電影的持續繁榮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同時,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后存在著隱憂。國產電影的質量雖也整體提高,但是具體水平仍不均衡,存在顯著的長尾效應。而且續集制作、經典翻拍和IP改編成為流行的創作路徑,國產電影作品的原創性和藝術性還有待改進。

中國式大片 撐起半壁江山

2017年,中國式大片更加成熟、立體,甚至成為國產電影佔領本土市場的主力軍。以《戰狼2》《建軍大業》《空天獵》等電影為代表,本年度的新主流中國大片氣象宏大、格局舒展,通過思想性、藝術性的有機融合,營造了極富感染力、震撼力的歷史鏡像和國家意象,契合並喚起了觀眾的愛國主義精神、英雄主義情懷,並以此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為開拓主旋律電影的商業價值樹立了典范。

同時,在2015年就初現雛形的傳統文化題材大片,也借由《西游伏妖篇》《悟空傳》《鮫珠傳》等作品發展得更成熟。這類中國式大片調和了魔幻、愛情、喜劇、懸疑等類型片要素,將傳統文化意境具化為兼具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的影像奇觀,激發了觀眾的觀影熱情。《功夫瑜伽》《英倫對決》《殺破狼·貪狼》《大鬧天竺》等電影則通過將敘事情境設置在異國他鄉,形成了“陌生化”的美學效果,使功夫片煥發出新的光彩,進而拉升了中國式大片的票房。

這些中國式大片廣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於其能成功的將大片中國化。它們要麼立足於中國精彩而獨特的歷史和現實,以主旋律和正能量激蕩人心﹔要麼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富礦,制造出文化想象與技術影像之間的美學張力﹔要麼通過文化融合對傳統模式進行升級改造,拓展了經典類型的審美意義。這些電影對工業化技法與中國化創作的有機結合,使它們一方面更加貼近了本土需求,另一方面也容易在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自然更容易獲得觀眾的喜愛和支持。但是也要看到成功的作品仍是少數,《捍衛者》《蕩寇風雲》等部分同類電影還是遭到市場冷遇。況且相比觀影行為,觀影效果更加值得關注。如何將商業成功從個別作品擴展至整個類型?怎樣將高票房轉化為好口碑?中國式大片的全面崛起依然任重道遠。

IP熱退潮 翻拍市場遇冷

2017年國產熱門電影的題材主要來自續集制作、經典翻拍和IP改編。在續集制作的影片中,既有《戰狼2》《西游伏妖篇》《繡春刀Ⅱ:修羅戰場》等延伸母版敘事脈絡的續集電影,也包括《建軍大業》《記憶大師》《殺破狼·貪狼》《功夫瑜伽》等復刻母版模式風格的系列電影。由於它們繼承了成功電影的優秀基因,並能通過內容的映照、意韻的勾連,形成慣性的審美體驗,這些續集電影迎合了觀眾的期待,獲得了市場的肯定。

此外,《嫌疑人X的獻身》《追捕》等翻拍電影也借由對經典文本的轉譯、影像記憶的鏡鑒,彰顯了創作者對經典題材進行本土化、當代化、個人化演繹的藝術追求,探索了電影對增進跨文化和跨年代審美理解的意義。IP改編的熱度雖有衰減,但是依然有代表作面世,電影《悟空傳》《心理罪》《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對網絡時代的青年亞文化進行了大銀幕的光影書寫,並依靠原著小說、同名電視劇以及明星演員的強大粉絲基礎,收獲了較高的票房。

雖然這樣的題材結構和創作格局獲得了市場的支持,但是也反映了電影的商業屬性對其藝術屬性的壓制。翻拍不僅壓制了原創力,也沖淡了經典作品的韻味。這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犧牲藝術性的結果。這樣的做法隻會讓市場期望破滅,讓觀眾審美疲勞。畢竟以透支好感和情懷來換取暫時的收益,無異於竭澤而漁。因此唯有創新性和創造力才能推動電影市場的持續繁榮,國產電影的跨越式升級隻能依賴於原創品質的穩步提升,並無捷徑可尋。

多種元素雜糅 模式化被打破

2017年,中國電影不但類型多樣,而且類型間相互疊合的創作取向也更加明顯。2017年的票房冠軍《戰狼2》就融合了動作片、軍事片、超級英雄片等多種電影類型,通過強強聯合釋放出更大的美學能量。成龍的作品《功夫瑜伽》則將動作片與喜劇片、探險片相結合,也形成了獨樹一幟且層次豐富的觀影感受。馮小剛的力作《芳華》也通過對青春、愛情、戰爭等類型片的熔合,真實細膩再現了由一代人的理想和命運共同描繪的時代畫卷,引發了跨越年代的情感共鳴。而且,國產電影還將類型融合的范圍延伸至其他藝術種類。“開心麻花”電影《羞羞的鐵拳》通過對舞台劇的電影化改編,實現了創作經驗和表現風格的嫁接,強化了“小品化”喜劇在國產喜劇電影中的主流地位。而紀錄電影《二十二》則兼容了紀錄片的真實感和大電影的浸入感,增強了沉重歷史對觀眾心靈造成的震撼,進而在好口碑的推動下實現了票房的逆襲。

這樣的跨類融合雖不在2017年首創,卻也在2017年得到了超越式的傳承。相信隨著觀眾審美的多樣化,這樣的融合還會愈演愈烈。但是也要警醒的是,成功融合的前提是對藝術創作規律的充分尊重。如果只是為了迎合市場而進行粗糙的符號拼貼和結構混搭,即便暫時可以因新奇而博取關注,最終也會湮沒無聞。

近年來,在資本市場和商業思維的培育下,娛樂消遣不單成了國產電影的主要功能,甚至成了唯一功能。而隨著多部明確具有多重功能指向的作品上映,這樣單極主導的功能格局在2017年有所動搖,中國電影的社會功能在實踐中得到了積極的延展。在這些作品中,無論是展示大國力量的《戰狼2》《空天獵》,還是聚焦精准扶貧的《十八洞村》《家園》,都通過對國家崛起和社會進步的現實映照,激發了觀眾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例示了電影在社會整合和價值凝聚方面的巨大潛力。而為慶祝建軍90周年創作的《建軍大業》、謳歌淞滬會戰英雄的《捍衛者》、揭露侵華日軍強征“慰安婦”惡行的《二十二》,則以不同風格的史實鏡鑒,使觀眾對中國革命歷史的認識更加形象而深刻,凸顯了電影的歷史教育功能。《巨額來電》《一念無明》等也通過對電信詐騙等社會熱點問題、精神疾病患者等弱勢群體的影像演繹,傳遞了自我防衛的知識和關愛他人的理念,重新詮釋了電影的公益效能。

雖然受到綜合因素的影響,這些作品獲得的市場反響不一,但是這些可貴的嘗試再次啟示我們,電影不僅是一個商品,也是一個藝術品。在追求商業成功的同時,努力擴展電影作品的社會意義和文化影響也是當代電影人義不容辭的時代責任。

經過了不溫不火的2016年,中國電影在2017年進入了新時代。全國銀幕總量位居世界第一,年度電影票房也刷新了歷史紀錄。中國電影的無限潛力確實令人歡欣鼓舞。但是透過未來可期的美好願景,觀眾日益增長的觀影需求與國產電影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依然凸顯。經過多年“量”的累積,中國電影迫切需要“質”的飛躍。因此,在由資本、觀眾、技術以及互聯網等媒體共同交織的復雜創作環境中,堅守電影本體的美學追求,對國產電影進行有效的“供給側創新”,已成為我們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華麗轉身的必經之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相信當代電影人定能秉承時代使命,把握歷史機遇,以持續的工藝錘煉和不懈的藝術創造,譜寫出屬於新時代的銀幕華章。(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 劉績宏)

(責編:楊軒(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