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版權

中國創新:專利添動力 創新贏未來

2018年01月02日08:43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國創新:專利添動力 創新贏未來

20秒汲水12噸,最大起飛重量53.5噸,最快時速500公裡,續航10小時,最大航程超4500公裡……近日,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陸兩棲大飛機“鯤龍”AG600首飛成功,為2017年中國創新再添精彩一筆。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鯤龍’AG600是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陸兩棲飛機,具有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等多項功能。在它成功落地的那一刻,我的心潮激蕩,難以言表。”作為該機研發設計總負責人,中航通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黃領才表示,這不僅是中國新一代特種航空產品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創新的新標杆。
  專利筑夢“鯤龍”騰飛
  “除了國際通用的取証適航系統,98%是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7年的研制過程中,我們克服了無數困難,在每一位技術研發人員心裡銘刻下深深的記憶。”黃領才介紹,“鯤龍”AG600飛機研制之初,我國在水陸兩棲飛機的一些技術領域還是空白,曾經希望與發達國家的企業合作,但幾乎都被以種種理由拒絕。正因如此,更加堅定了他們自主研發的決心。
  據介紹,“鯤龍”AG600飛機有5萬多個結構、2萬多個系統零部件、100萬余個標准件,直接參與研發的多家單位技術研發人員超過1萬人。分工協作,提高了研發工作效率。其中,機上應用的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WJ6渦槳發動機是最值得自豪的亮點之一。而且,“鯤龍”AG600飛機在一架飛機上裝備4台發動機是業內不多見的,即使是波音777及空客A350這樣的大型客機,每架飛機也隻有2台發動機。“鯤龍”AG600飛機每側各安裝2台發動機,這樣的配置有助於飛機在水中滑行時靈活轉彎,隻需改變一側發動機的推力,原本困難的水中航向改變立刻變得輕而易舉。另外,多台發動機可提高風急浪高惡劣環境下飛機的安全系數,即使有一兩台發動機意外失效,飛機都不會受到影響,能夠繼續安全執行飛行任務。
  “‘一種比幅測向體制的S模式應答系統及信號處理方法’‘一種自適應干擾抑制的高動態高靈敏度寬帶接收機’‘一種多顯控數據同步方法及一種航空顯示控制系統’等中國發明專利,都是我們為AG600飛機通信導航系統研制的新技術。”參與AG600飛機技術研發的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表示,由這些專利作為核心技術構建的通信導航技術系統,為AG600飛機提供了“千裡眼”“順風耳”,成為飛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們為AG600飛機專門研發的‘引氣子系統’專利產品,是國內民機設計的新突破。”負責AG600飛機空氣循環系統研發的新航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承擔了AG600飛機32項新技術及產品的研發任務,其中核心技術由於結構復雜,加工工藝繁多,研制難度極大,經過連續3年努力終於攻下技術難關。
  “鯤龍”AG600飛機主要用於執行森林滅火、水上救援、海上執法等工作,配備了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探測和光學照相等設備﹔配裝水上救援的緊急救護設施,主要包括危重傷病員鋪位、救護艇、救護衣、擔架、簡易緊急手術設施和藥品等,一次最多可救護50名遇險人員,優於國外在用的US2水上飛機。
  “AG600飛機成功首飛是繼運20大型運輸機、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之后,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的又一個重要裡程碑,標志著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航空工業的新進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孫國瑞認為。
  創新添彩領先世界
  “鯤龍”AG600飛機首飛成功之日,正值2017年即將圓滿收官之時。回顧這一年來,自主知識產權為中國創新的一系列重大成就提供了重要支撐,增添了巨大動力。
  暮春4月,我國自主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從此中國結束了不能建造航母的歷史,我國一躍成為全球屈指可數的幾個能夠獨立自主建造航母的國家,而且也是目前全世界僅有的三個正在建造大型航母的國家之一。公開數據顯示,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長度是315米,相當於三個足球場的長度,其寬度為75米。該國產航母動力系統、雷達系統都採用了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動力和續航能力更加強勁。
  鮮花盛開的5月,我國第一架國產大客機C919首飛成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919大飛機是中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噴氣式干線客機,最大載客人數174人,最大航程超過5000公裡,與波音737、空客320相當。它採用了更具流線型的機身設計,大規模應用了先進的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先進復合材料,整體減重3%,飛行油耗更低、運營維護成本更少,是一架極具競爭力的干線商用飛機。12月,第二架國產大客機C919首飛成功。第二架C919飛機首飛當日飛行高度達1.5萬英尺,飛行時間超過2小時,一些實驗數據均超過第一架飛機。至今,C919大飛機已提交相關中國專利申請近2萬件。
  同樣在5月,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藍鯨1號”海上鑽井平台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試採可燃冰成功,實現連續穩定產氣,由此躋身世界前列。這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我國自主研制的“藍鯨1號”海上鑽井平台已提交中國專利申請數百件。
  盛夏7月,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量子通信試驗成功,使我國在該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量子通信試驗兩端為山東到上海,距離超過1000公裡,屬世界首次,我國量子通信試驗網目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量子通信城域網。
  作為先進技術的代表,專利在近年來我國自主創新重大項目、重大成就中凸顯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不僅已經連續6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推動中國創新的國際影響力日益凸顯。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表明,2016年,中國受理的專利申請量超過了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專利局的總和。“中國正在逐步成為全球創新和品牌方面的一個引領者。”報告顯示,亞洲在全球專利申請總量中的份額從2006年的49.7%增長為2016年的64.6%,這主要是受中國申請量的強勁增長驅動。
  “在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形勢下,知識產權的作用正在日益凸顯。隻有按照黨的十九大所指出的,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才能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描繪更新更美的畫卷。”孫國瑞認為。(本報記者 趙建國)

(責編:楊軒(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