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版權

“媒體大腦”上線,新聞生產搭上AI快車

2017年12月27日08:58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媒體大腦”上線,新聞生產搭上AI快車

12月26日,中國第一個媒體人工智能平台“媒體大腦”由新華社正式發布上線。

對,又是人工智能。這個集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於一身的平台,又打算干些啥?

新華社和阿裡巴巴集團合資成立的新華智雲負責此平台的研發和落地。其聯席CEO傅丕毅這樣回答——賦能媒體,提升媒體在智能時代的新聞生產、分發和監測能力。

多年來,媒體內容生產的環節並沒有發生多少革命性的變化:搜集線索,確定選題,查找資料,採訪,成文…… “媒體大腦”提供的服務內容,就覆蓋了這一套新聞生產的全流程。它包括2410(智能媒體生產平台)、新聞分發、採蜜(語音轉文字)、版權監測、人臉核查、用戶畫像、智能會話和語音合成等八大功能。

它是一個開放平台,各媒體機構申請即可入駐,共享其數據資源。

傅丕毅認為,長遠來看,2410對媒體行業可能產生的影響最大。這是個24小時不休的平台。目前,它能智能識別火災、爆炸、交通碰撞事故等特定場景和突發事件。它將通過攝像頭、傳感器、無人機、行車記錄儀等智能採集設備,結合新聞發生地附近的多維數據,實時檢測新聞事件,智能生成數據新聞和富媒體資訊內容,並將之提供給媒體和記者。“它代表了我們未來獲取信息、呈現信息的一種可能性,對媒體而言是一種質變。”傅丕毅說。

新華智雲聯席CEO徐常亮則覺得,版權監測功能可以對媒體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使用該功能后,媒體的各類原創內容都將納入“媒體大腦”的保護下。“當各類媒體的原創文章匯總到雲上后,對這些文章轉載、引用或者盜用、洗稿,都會形成一個清晰的網絡,媒體能夠掌握信息的傳遞和演變流程。”徐常亮表示。

“媒體大腦”其他版塊也各有不同的針對環節:採蜜,將語音轉成文字﹔人臉核查,在圖片、視頻素材中精確定位人物,防止張冠李戴﹔智能分發,依托新聞分發渠道,通過大數據在智能硬件等設備上為讀者精准推送新聞資訊……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吳飛表示,“媒體大腦”將人、物、視頻和文本等所有信息串連在一起,為萬物皆媒體的時代打下了基礎。

不過,當一個個攝像頭和芯片都學會了採集和發布信息,記者這個職業何以自處?

徐常亮說,媒體人短時間內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不大,但人工智能可以幫到記者的地方有很多。傅丕毅做過多年記者,他直言,媒體內容的競爭力最終體現在思想力上。(本報記者 張蓋倫)

(責編:楊軒(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