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商標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一條180公裡的創新軸線

2017年12月21日09:0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一條180公裡的創新軸線

12月的珠三角溫暖如春。深圳灣科技園區內的創業咖啡館內,靈犀機器人的創始人向艷清目光堅定,他正滿懷信心地向投資人描繪著教育機器人在中國市場上的美好前景。

在100多公裡外的廣州,廣東省住建廳副廳長郭壯獅專注地看著一幅規劃圖。在他面前的這幅圖可不簡單,這是一條長達180公裡的創新軸線——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在未來的幾十年中,這條軸線將成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在珠三角的深刻注腳。隨著日前《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正式印發,廣州、東莞、深圳三地的創新創業者們正邁出堅定步伐,一個國際一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即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大格局:“一廊十核多節點”的創新走廊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廣州T.I.T創意園,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廣州紡織機械廠。如今,騰訊集團的微信總部入駐於此。良好的辦公環境、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不斷吸引著設計類與互聯網創新企業的到來。“一廊十核多節點”——在《規劃》提出的空間格局中,像創意園這樣的科技創新產業園區還有很多。郭壯獅介紹,一廊即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十核就是走廊范圍內創新能力和潛力最強的十個區域﹔多節點是具有一定創新基礎,發揮示范效應,推動區域發展的創新節點。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坐落於粵港澳大灣區東側,北起廣佛交界處,經廣州主城區、東莞鬆山湖、深圳主城區,南至深圳大鵬新區,依托約180公裡的高速、城軌等復合型交通要道,總覆蓋面積達11836平方公裡。郭壯獅認為,加快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有利於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具體行動。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穗莞深無論在產業基礎、市場活力,還是在創新能力、創新生態方面,都具備了建成國際一流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基礎。數據顯示,廣州、深圳和東莞三市的創新發展基礎雄厚,三市的科技進步貢獻率維持在60%或以上。三市以佔全國0.1%的土地面積,創造了全國6%的GDP,聚集了廣東六成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華為、中興、騰訊、華大基因、大疆創新等一批全球知名、行業領先的龍頭企業扎根於此。

“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旨在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支撐。”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軍對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前景充滿期待,“廣深科創走廊將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創新生態,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形成全國創新發展的重要一極。”

多引擎:穗莞深三地科技產業形成合作互補

在東莞,有“歐洲小鎮”美譽的鬆山湖華為終端總部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施工。這個“巨無霸”項目投產后,將吸引數以萬計的高端人才。未來,華為手機產業鏈上下游的100多家企業將在此集聚,形成以手機等智能終端為龍頭的產業生態圈。

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和良好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被認為是東莞此番參與廣深科創走廊建設的最大優勢。中山大學教授林江認為,與廣州、深圳的中心城市地位、龍頭帶動作用不同,東莞的功能和優勢在於它是創新科研成果的“實驗地”。“和美國的硅谷相比,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最大優勢就是有東莞這個成果轉化基地,可以使創業者從設想到產品的速度比硅谷快上5到10倍,而成本只是其五分之一,甚至更少。”林江說。

為加快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建設,東莞全市計劃開展創新產業園區、新型科研機構、創新服務平台、大數據平台、孵化器等科技創新項目建設。東莞市委書記呂業升強調,必須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爭在全省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部署中走在前列,著力構建以創新為引領與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推動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

《規劃》中,穗莞深三地科技產業差異化特色和科技創新機制形成合作互補。廣州發揮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優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深圳發揮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市場化程度高的優勢,率先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和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東莞發揮制造企業和工業園區集聚的優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制造基地、國家級粵港澳台創新創業基地、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是一個共享、開放的創新經濟帶,具有很強的吸附和輻射帶動作用,位於走廊沿線周邊或延伸端創新能力突出、關聯緊密的創新平台和創新節點,在發展成熟后可適時納入走廊。”郭壯獅表示。

長視角:“三步走”建成國際一流科創中心

總部位於廣州國際生物島的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開創者和領跑者,同時也是全國最大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要創新發展,就必須具有開放式的全球視野。”金域醫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表示,近年來,金域醫學通過打造吸引高端人才的一系列產學研一體化平台,吸引了200多位海內外一流技術人才加盟。他們不僅帶來了技術,也帶來國際化視野和一系列待轉化的項目。

對標美國硅谷、波士頓地區等全球知名創新區域,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目前在交通設施、城鄉環境、公共服務上仍有一定差距,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仍然突出。結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三步走”戰略,《規劃》提出了建設發展的“三步走”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科技產業創新能力領先全國﹔第二步,到2030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國際一流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楊軍指出,圍繞“一廊十核多節點”的空間發展布局,將加快十核和多節點的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與此同時,聚焦走廊重大戰略需求,以加強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加快產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為抓手,著力推動重大基礎設施、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實驗室體系、新型研發機構、技術創新中心、技術服務平台體系功能的有機整合,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結合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國家推進創新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總定位是為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支撐的重要載體。”楊軍表示,具體是建設成為全球科技產業技術創新策源地、全國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承載區和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

(本報記者 陳恆 吳春燕 嚴聖禾)

(責編:楊軒(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