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版權

這一年,“雙創”成為發展新動能

2017年12月19日09:13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一年,“雙創”成為發展新動能

創業者們迎來了一個最好的時代。中國“雙創”持續深化,全球競爭力持續提升,已成全球第二大創業市場和“獨角獸”誕生地﹔平均每天新登記注冊企業達1.5萬戶,平均每分鐘就有8家新公司誕生……

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實施,雙創政策和生態環境得以優化,全社會的創新創業潛能獲得釋放,創新創業載體發展迅速、社會資金聚焦創新創業、創新創業帶動效應明顯。

聯合國呼吁各國支持“雙創”

4月底,第71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關於紀念“世界創新日”的第284號決議,確認創新對於每個國家發揮經濟潛力至關重要,呼吁各國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認為這將為各國實現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凝聚新動力,為包括婦女和青年在內的所有人創造新機遇。

聯大決議通過后,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大使表示,中國政府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核心位置,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這表明,中國的理念為國際社會實現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貢獻了解決方案,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贊同。

1300項成果亮相創交會

5月26日,2017中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會(創交會)在廣州開幕。為期兩天的創交會以“創享廣州、合作共贏”為主題,展出創新創業成果項目約1300項,並舉辦20多場次專項活動,推介優秀項目成果,促成落地對接。

創交會開幕前,就有60個項目達成合作意向,預計落地轉化金額約54億元。創交會彰顯了強大的資源聚集和配置能力,技術、智力、資本、市場、人才等要素在這裡實現全球化的高效流動和融合,成為新技術和新產業落地、成長的沃土。

已連續舉辦3年的創交會,逐漸成為推動全國創新創業成果交易轉化的重要窗口和平台。經國家批准,創交會今年開始永久落戶廣州。

來自《2017年全國雙創數據報告》顯示,僅2017年上半年,全球“雙創”項目共獲得5701筆投資,融資總額達668億美元﹔中國共發生2786例投資事件,融資總額達3252億元,平均投資額度創歷史新高。

創業孵化30周年再出發

截至2016年底,全國納入科技部火炬統計范圍的眾創空間4298家,孵化器3255家,科技企業加速器400余家,共同構成接遞有序的創業孵化生態。

我國從孵化器畢業上市和挂牌的高科技企業達1871家,總市值達2.7萬億元,實現了創新、創業、就業的有機結合與良性循環……

三十而立的中國創業孵化器,交出了一份令世界矚目的成績單,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創業孵化體系,成為了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僅2016年,納入科技部統計的4298家眾創空間和3255家孵化器,全年服務創業企業近40萬家,吸納創業投資930億元。

5月13日,“中國孵化器30年創享會和國際創業孵化峰會”在成都召開,總結中國創業孵化30年發展經驗並展望未來。國內外知名學者圍繞創新創業發表了主題演講﹔北京瀚海、啟迪之星、SBC等9家世界一流孵化器發起成立了國際創業孵化聯盟。20個境外高水平科技創業項目登台路演,近千名與會嘉賓共同探討全球創業孵化的前沿熱點與發展趨勢,為我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言獻策。

30年來,孵化器人與創業者一路同行、共同成長,創新驅動的中國形成了獨有的創業文化和創業生態。“十三五”期間,眾創空間、加速器將首次納入孵化器體系,全國孵化器載體力爭突破一萬家,建立海外孵化機構100家,創造就業崗位300萬個,培育上市挂牌企業2000家。

第二批92個“雙創”基地出爐

6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設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系統部署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旨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創業模式和典型經驗,為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供重要支撐。

《意見》明確了第二批共92個雙創示范基地,包括北京市順義區等45個區域示范基地,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26個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等21個企業示范基地。

首批雙創示范基地啟動建設以來,形成了一批創新創業高地,打造了一批創新創業品牌,探索了一批創新創業制度模式。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處在向縱深發展的關鍵時候,加快建設一批雙創示范基地,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進一步壯大發展新動能,培育更多就業崗位。

形成良性生態“雙創”升級加碼

繼7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聚焦雙創之后,7月27日,《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與公眾見面。

有媒體評論,這是為新時期的雙創升級加碼。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處孫啟新說,雙創的終極目的是聚眾智、合眾力、促發展,將創新之力通過創業的方式轉變為經濟新動能。科技部在雙創的第一階段,布局了遍布全國的眾創空間和科技企業孵化器,並以點帶線,打造了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創業投資等雙創服務鏈條。而下一個階段就是要以線促面,形成良性循環的雙創生態。

《意見》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要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放管服”改革,構建包容創新的審慎監管機制,有效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拓展創新創業的覆蓋廣度,著力推動創新創業群體更加多元,發揮大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領軍作用,有效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融通發展﹔進一步提升創新創業的科技內涵,著力激發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創造潛能,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有機銜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有效促進創新型創業蓬勃發展﹔進一步增強創新創業的發展實效,著力推進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結合“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和軍民融合發展等重大舉措,有效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意見》提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拓展企業融資渠道,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完善人才流動激勵機制,創新政府管理方式等5個領域的政策措施。

把“雙創”推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僅靠眾創空間、“雙創”基地還不夠,重要的是要營造融合、協同、共享的雙創生態環境。改善雙創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自主“造血能力”。

放眼全球,大規模的創業活動都集中發生在雙創生態系統完善的少數地區,比如美國硅谷、中國深圳。硅谷的創新生態系統是高度開放的,為全球創業者提供技術創新、融資和產業化等多方面支持,以寬鬆、包容、協作的創業環境,共創、共享、共贏的利益分配機制打造全球知識人才集聚高地。

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可折算學分

如果你是在校大學生,想創業,卻又擔心無法很好地完成學業,怎麼辦?一項新的規定可以幫你解除后顧之憂。

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簡稱《規定》)9月1日起施行,《規定》鼓勵高校學生創新創業,並且提供了制度和改革支持,比如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可折算學分,計入學業成績﹔“新生入學后可休學創業”等條例,成為其中的最大亮點。

這是自2005年9月1日原《規定》實施以后,時隔12年的首次修訂,將影響3000多萬在校大學生。新《規定》明確提出,新生入學時開展創新創業,可申請保留入學資格﹔入學后開始創業,則可以申請休學。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

再如備受公眾關注的彈性學制和折算學分,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等活動以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授權等,與專業學習、學業要求相關的經歷、成果,可折算為學分,計入學業成績,具體辦法由學校規定。

值得關注的是,《規定》還鼓勵學校建立創新創業檔案、設置創新創業學分,加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

8個試驗區推廣4大改革舉措

9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廣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的通知》(簡稱《通知》)發布,意在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制度環境和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為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通知》提出,將在全國或京津冀、上海、廣東(珠三角)、安徽(合蕪蚌)、四川(成德綿)、湖北武漢、陝西西安、遼寧沈陽等8個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內,推廣涉及四個方面共13項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

一是科技金融創新方面,推廣“以關聯企業從產業鏈核心龍頭企業獲得的應收賬款為質押的融資服務”“面向中小企業的一站式投融資信息服務”等3項改革舉措,進一步創新政府引導、民間參與、市場化運作支持企業融資的服務模式,拓展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渠道。

二是創新創業政策環境方面,推廣“專利快速審查、維權、確權一站式服務”“強化創新導向的國有企業考核與激勵”等5項改革舉措,進一步健全相關激勵政策,提高創新者的合理收益,為創新主體鬆綁減負,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氛圍。

三是外籍人才引進方面,推廣“鼓勵引導優秀外國留學生在華就業創業,符合條件的外國留學生可直接申請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積極引進外籍高層次人才,簡化來華工作手續辦理流程,新增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轉換的申請渠道”2項改革舉措,進一步破除外籍人才在我國就業創業的政策障礙,促進外籍人才向我國集聚。

四是軍民融合創新方面,推廣“軍民大型國防科研儀器設備整合共享”“以股權為紐帶的軍民兩用技術聯盟創新合作”等3項改革舉措,進一步健全軍民融合創新的長效機制,促進軍民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

從全面開花向一二線城市集中

9月9日,第二屆全球INS大會在京召開。由標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和優客工場發布了騰訊研究院等提供大數據支持的《2017中國創新創業報告》(簡稱《報告》)。

在市場整體回歸理性的背景下,雙創活動在國內的軌跡也由2015年的全面開花,向人力資源豐富、市場成熟且容量更大的一二線城市集中。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正在“脫虛向實”,致力於將創新創業與實體制造業直接聯系起來。

《報告》發布了“2017中國大陸最宜創業城市排行榜50強”,作為中國雙創的策源地,北京的霸主地位難撼且有集中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還對2017年死亡的創業企業做了一個整理,最終樣本數量為150家企業,得出的結論是:對於創業企業來說,四年可能是難過的一個坎,而智能硬件、教育、房產、汽車、O2O等是死亡率較高的創業領域。

“雙創周”關鍵詞是“踏實”

9月15日—21日,2017年全國雙創活動周活動(即“雙創周”)在上海主會場、北京會場、全國各地分會場同步開展。已連續舉辦三年的“雙創周”,成為全民參與創新創業的重要載體。

如果說2016年的“雙創周”特色是靈性,那麼今年的關鍵詞就是“踏實”。科技部火炬中心和優客工場等在上海主會場正式發布《眾創空間服務規范(試行)》和《眾創空間(聯合辦公)服務標准》,並出台《國家眾創空間備案暫行規定》,通過規范眾創空間服務體系,聯合不同類型眾創空間設立企業服務標准等形式,形成眾創空間的標准服務流程和多維服務標准。

在上海主會場展區內,150多個代表中國最高水平的項目向公眾展示,涵蓋科技成果、科技企業和創新創業人物等內容。隱形無人機、兩輪電動汽車、智能機器人等“黑科技”產品集中亮相。值得注意的是,老牌互聯網巨頭“BAT”都將目光鎖定在人工智能:百度著眼未來自動駕駛系統,阿裡展示了最新的智能家電,騰訊也在人工智能加速器中孵化多個優秀項目和人才。

北京會場主題展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行,展示面積達1.2萬平方米,是三年來展示面積最大的一次,展區分為綜述、壯大新動能、雙創促升級、雙創新生態、雙創助協同、雙創惠民生等六大板塊。

北京的主題展更加突出硬科技領域取得的成果,重點展出包括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展示、智能心電衣、樓道智能代步器等200多個創新創業項目。

“國賽”影響力席卷全國

5月—11月,被稱為“國賽”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席卷全國各地。從報名到地方賽,再晉級總決賽,大賽的影響力持續發酵。

正如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盛延林所說:“中國創新創業大賽近幾年始終保持了全國省級地方賽事的基本全覆蓋。許多省市還出台了大賽的相應配套政策,使大賽成為各級科技部門鼓勵創新創業的有效抓手。我們要進一步完善大賽的價值發現功能、創業服務功能和融資對接功能,吸引更多的創新創業主體參與大賽,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2017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按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先進制造、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六個行業分別舉辦。隨著新材料行業總決賽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的巔峰決戰,歷時8個月的2017年度“國賽”圓滿收官。

盛延林表示,今年28000多家企業報名參賽,數量比去年增長30%。大賽在積極打造中國最大的眾創空間、最強的眾扶平台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步。大賽支持了一批大企業在大賽舞台上進行對接,還支持了兩家大企業牽頭承辦專業賽,可以說,大賽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合發展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值得關注的是,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不斷聚集各類創新資源,不斷拓展為創業者服務的內容,不斷提升辦賽質量和水平,成為了政府推動大眾創新創業的一項公共政策和公共產品。(本報記者 劉 垠)

(責編:楊軒(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