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2

原創研究引領創新產業何時在中國開花結果

2017年12月08日08:55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原創研究引領創新產業何時在中國開花結果

最近去深圳參加生物技術會議,讓我想起32年前曾路過深圳。深圳變化巨大,我希望今后30年,深圳的生物技術產業也能出現巨大變化,帶領或推動中國生物技術產業從中國制造變成中國設計,也可以這樣直白地說:從代工廠為主變成原創為主。

美國生物名教授辦企業屢成經典

我出國后在美國幾個學校對世界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有一些見聞。

1985年我在舊金山加州大學念研究生。1973年,加州大學生物化學教授赫伯特·伯耶與斯坦福大學的微生物學教授斯坦利·科恩發明了重組DNA技術,是20世紀最重要的生物學技術。1976年,伯耶與29歲投資家斯萬森成立了生物技術公司基因泰克,標志著全世界生物技術產業的誕生。一個教授開創了全世界新的產業。基因泰克於1980年美股上市,打破了截至1980年全世界上市當天股票增加最大的歷史記錄。

在伯耶的激發之下,其他生物學科相對薄弱的學校如哈佛、麻省理工的教授也紛紛建立了生物技術企業,其中不乏很多科學家不掌握任何專利,但擁有“know how”,坐在學校裡掌控大局,指導畢業學生全職在企業工作。1980年代到1990年代美國生物技術產業出現了繁榮。

1991年,我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后,導師是道格·麥爾登。1987年,一位醫生與麥爾登等3位科學家一道創業。這個企業就是吉利德(Gilead)。世界十大藥物制造企業多是很早以前成立的,在過去40年它們進一步通過並購而擴大。但吉利德卻從無到有,不到40年躋身世界十大藥廠。它不僅自身專注研發,且有足夠的洞察力,收購合適的企業創造奇跡:前幾年,一個隻有82人每年赤字幾千萬美元的企業,卻開出身價10億美元。吉利德收購它12個月后,該企業的藥物獲得FDA批准,24個月后從市場收回全部成本,之后該藥成為旗艦型藥物。

1994年我在華盛頓大學任教。那裡也有過一些有關藥廠的傳奇。例如曾任華盛頓大學生物化學系主任的Roy Vagelos,他在華盛頓大學的改革包括研究生制度改革,1976年就任默克(Merck)研發總裁,后來成為默克的CEO。默克不僅是老牌的全世界十大藥廠之一,而且原創新藥第一。

用Vagelos時,連他本人都感到奇怪。默克告訴他,我們就是要你的原創,不在乎你沒有藥廠經驗。Vagelos沒有辜負期望,帶領Merck通過原創性藥物造福人類。Vagelos還與深圳有關,他任Merck總裁時,決定送深圳一個制造乙型肝炎疫苗的工廠,在中國經濟還不是很好的階段,他為降低中國肝炎和肝癌發病率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有過原創領先的歷史

我國的現代化學藥物從依賴進口到主要進行仿制,但也有原創。

20世紀上半葉,陳克恢在美國獲得兩個博士學位,期間到北平協和醫學院工作過兩年,研究麻黃素。麻黃素首先是由日本科學家從中藥麻黃中提取出來的化學分子,但其藥理作用不清楚。在協和期間陳克恢揭示了麻黃素的藥理作用,並使麻黃素變成迄今為止在全世界由中藥衍生單體應用人群最多、時間最長的化學分子。陳克恢回到美國以后還有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也擔任過禮來藥廠研發總管,擔任過美國藥理毒理協會理事長,但他的麻黃素研究是經典。在中國研究條件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他單槍匹馬地做出了經典工作。

張昌紹於1940年回國到重慶的上海醫學院,短短幾年時間,他與化學家合作從中藥常山獲得治療瘧疾的常山鹼和常山新鹼,是從中藥獲得抗瘧化學單體的先驅。屠呦呦等在1970年代從中藥青蒿發現青蒿素,是大家更熟悉的故事,她們的工作不僅造福中國病人,也拯救了全世界被瘧疾所困擾的人們。張昌紹在1940年代的工作,實際有美國科學家參與競賽,中國科學家居然在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領先。屠呦呦等1970年代的工作也是領先世界。如此不可思議,說明我國科學家可以做出世界領先的工作。

1971年到1973年,哈爾濱醫科大學的張亭棟明確了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療特定的白血病亞型APL,這是中國第一次推出治療白血病的化學單體分子。1980年代,上海第二醫學院的王振義在國外科學家提出13順維甲酸可以治療APL白血病的基礎上,發現全反型維甲酸才是治療APL的有效藥物。今天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型維甲酸成為全世界治療APL首選藥物,這是中國科學家對人類的貢獻。

深圳具備優勢和實力

原創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將在中國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願深圳成為原創性科學支撐新型企業推動經濟的中國第一。

近年深圳創立了南方科技大學,同時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深圳建立校區。它們會為深圳帶來具備原創能力的科學家,推動高新技術在深圳的誕生。深圳應該對它們加大支持。我個人判斷:千裡之外長期辦分校不可想象,分校最后很可能會被深圳完全擁有,只是時間問題。現階段的分校很可能是過渡時期全國高校支持深圳的一種模式。

除支持高校人才培養、人才集聚之外,深圳在高科技、生物醫藥方面也進行了部署。雖然有些城市在生物醫藥先走一步,深圳已奮起直追。

在廣東,深圳也與東莞競爭。例如東莞有IT的血汗工廠富士康,深圳也有生物技術的血汗工廠華大基因。因為富士康能夠生產精密儀器,而華大基因基本停留在使用儀器、粗糙加工信息的階段,富士康對這種比喻不是很高興,但應該寬容有耐心等后者迎頭趕上。

在經濟積累、人才積累、科技積累的基礎上,深圳有理由更上一層樓。希望在新的時代,深圳能催生如陳克恢、張昌紹、屠呦呦、張亭棟一樣的原創性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在深圳產生和轉化其成果,推動深圳發展,造福人類。(饒毅  作者系《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

(責編:楊軒(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