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版權

知識付費遭遇盜版“烏雲”

2017年11月08日09:1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知識付費遭遇盜版“烏雲”

由於此類侵權發生的規模大、頻次高、情況復雜,很難通過法律手段進行處理,目前版權方的處理方式相對溫和。這種情況下,侵權行為的處理效果與侵權行為發生平台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

想聽高曉鬆的音頻節目《矮大緊指北》,但又舍不得200元的訂閱費?沒關系,隻要在網上隨手一搜,你就會發現,打著“免費”“低價”旗號的微信公號和淘寶商鋪正向你招手,而這些內容提供者,簡單來說,就是“搬運工”。

盡管“知識付費”的概念已為人熟知,但是“盜版”,依然是諸多知識付費平台需要解決的問題。

“侵權行為最大的影響是讓原創者失去創作動力,導致用戶難以獲取優質內容。對我們平台來說,一方面是粗制濫造的內容影響平台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讓我們喪失了一部分對知識有付費意願的用戶。”音頻分享平台喜馬拉雅FM相關負責人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版權方和侵權者的“貓鼠游戲”,在知識付費時代照樣得繼續玩下去。不過,第三方版權服務平台維權騎士提醒,各知識付費平台隻要能盡早建立版權保護體系,就能有效維護自己的權益。

“低價”是賣點,“盜版”來導流

原價100多元、200多元的課程,現在通通免費,通通免費!對,你一定在朋友圈上看過類似海報。它告訴你,隻要掃碼進群,什麼《蔣勛細說紅樓夢》,什麼《矮大緊指北》,你都能免費收入囊中。

而這些音頻節目,如果通過正規途徑收聽,均需要支付訂閱費。

“免費午餐”吃起來不難。用戶隻需將指定的宣傳海報和廣告語發在自己的朋友圈,選擇“所有人可見”,之后截屏以顯示自己按規定完成操作,就算正式獲得了“免費聽課”的資格。

之后,群裡的負責人會甩出若干微信公眾號。關注公眾號之后,用戶就能獲得音頻內容。

好一出簡單粗暴的漲粉方式。

這招有點無賴,但也確實有效。雖然內容來路並不正當,可是節目音質也算清晰,不會影響用戶“薅羊毛”。

“受到侵權困擾,基本上是所有付費平台面臨的困境。”維權騎士從去年開始啟動了與“得到”APP的知識付費內容版權保護方面的合作。其企業服務運營經理宏達表示,到目前為止,他們幫助得到APP處理的各種侵權行為達16000余次。

從維權騎士的經驗來看,音頻節目被侵權的原因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以售賣獲得經濟利益為目的和以分享獲得流量紅利為目的。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侵權形式主要表現在侵權內容的宣傳、交易和分發環節﹔而為了獲取流量紅利的侵權形式,則主要為通過自媒體平台或者社群進行內容分享。“不論哪一種侵權形式,微信、QQ、小密圈等社群工具都是侵權行為的高發區。”宏達說。

處理方式相對“溫和”,散兵游勇讓人頭疼

最讓人頭疼的侵權主體,就是個人賬號和群這樣的“散戶”。

“比如你看這個群。”宏達給出了一個專門分享喜馬拉雅FM音頻盜版內容的QQ群截圖。從群聊內容和群聊名稱來看,它明顯是個知識付費侵權內容售賣群。但點擊“舉報”之后,並沒有知識產權侵權的相關選項,隻能按照“廣告其他”進行投訴。

對微信個人賬號,侵權舉報通過率也很低﹔就算舉報通過,平台也只是限制侵權者的朋友圈功能。這樣一來,侵權者侵權成本不高,而版權所有方反而需要付出大量精力。

喜馬拉雅FM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侵權多為個人行為,在微信等渠道無法追蹤到侵權個人的具體信息,難以維權。

宏達介紹,對發生在正規平台的侵權行為,維權的主要方式是向平台提供相關証據,交由平台進行處理。如果平台不積極配合,維權方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要求其處理。

“由於侵權發生的規模大、頻次高、情況復雜,很難通過訴訟或者其他法律手段進行處理,所以目前版權方選擇處理的方式一般都相對溫和。在這種情況下,侵權行為的處理效果與侵權行為發生平台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宏達說,微信個人賬號和群的維權成效差,與微信平台對於侵權証據的採信方式、對侵權行為處理的嚴厲程度都有關系。

不過,要在和盜版者的持久戰中勝出,不僅在於“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宏達提醒,平台要做好確權—監控—維權—數據挖掘這一系列版權保護工作,建立自己的版權體系,了解侵權行為的分布,以便在侵權行為發生時,有足夠完善的証據用來維權。這還不夠,平台方還應該對侵權行為進行數據分析,從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從而評估自身的版權保護效果,也對自身下一步的內容制作和運營進行指導。

平台投入大量精力,但盜版不是最大問題

去年六月,喜馬拉雅FM第一個付費課程《好好說話》上線,淘寶等平台上也出現了不少盜版資源。喜馬拉雅FM在內部成立了盜版監測小組,與淘寶保持緊密對接。

“整體來說,現在淘寶平台的盜版情況已經大為改善。我們平台內部如果監測到有用戶出售盜版及相關關鍵詞,或收到用戶舉報,也會第一時間處理。”上述喜馬拉雅FM相關負責人表示。

他坦言,平台在版權方面投入巨大。“我們不僅建立自糾自查機制,用內部團隊‘人工+系統’雙層監測的方式將平台內發生盜版事件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也與外部監測機構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機制。目前淘寶(上的侵權行為)基本可做到當日處理。上半年,我們處理了7500多個侵權商品。”該人士透露。

那麼,盜版會成為知識付費上空的“烏雲”嗎?

互聯網觀察家、知識專家方軍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所有涉及知識產權的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均是其發展基石。不過,現在知識付費仍處於產業發展早期階段,從技術產品接納曲線來看,目前還是技術愛好者和產品嘗鮮者為主導的早期市場。“當前對產業有重大影響的不是盜版,而是如何能夠持續產出符合大眾用戶需求的新知識產品。”

確實,知識付費尚屬新鮮事物,但也已迎來了它的爆發。2016年被看做是知識付費元年,各種形式的知識付費產品紛紛涌現。根據36kr報道,這一年有知識付費意願的用戶暴漲了3倍,知識付費用戶數近5000萬人。

方軍表示,知識付費產品的提供商與平台,除了進行常規的知識產權保護之外,還得下功夫另辟蹊徑,想想如何讓自己的產品不那麼容易被盜版。方軍認為,相比單純的音頻內容產品,給用戶的知識服務更不容易被盜版﹔相比內容本身,知識IP個人給用戶的真實感更不易被盜版。

再具體點說,如凱文·凱利在《必然》一書中所寫,產品具有的即時性、個性化、解釋性、可靠性、獲取性、實體化、可贊助性和可尋性等“生成性”,比“免費”這一特性更能打動人。而且,這些特性是平台或者提供方將產品交付給用戶的過程中生成的,它不容易被盜版。“這是我們的產品創新要重視的。”方軍強調。(記者 張蓋倫)

(責編:楊軒(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