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車出海遇專利訴訟“攔路虎”
跨國應訴 不當競爭對手“炮灰”
越來越多中國企業正在走出國門,揚帆出海。但在去海外市場分一杯羹的美好期盼下,也有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問題上栽了跟頭。
平衡車就是專利亂斗的“重災區”。8月24日,主營平衡車的杭州騎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337條款調查中獲得裁決——他們沒有侵犯原告的專利權。杭州騎客戰勝了專利訴訟這個令出海企業聞之色變的“攔路虎”,可以繼續自己征戰美國市場的腳步。
遭遇專利訴訟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升和對出口國法律的熟悉,選擇應訴的比例也不斷上升。“放棄訴訟就等於放棄了一個市場。”9月1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德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崔軍律師態度堅決。
應訴,雖是背水一戰,卻可能絕處逢生。
放棄訴訟等於放棄市場
近幾年,平衡車風行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但這種基本產自中國的代步工具,正面臨著專利嚴重混亂的窘境:中美幾大陣營各自持有不同專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紛爭不斷。過去兩年,美國聯邦地區法院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立案數十起,涉及的平衡車公司多達數十家。其中大多數公司都既是被告,又是其他案子中的原告。
杭州騎客是其中一家,作為一家實力並不雄厚的初創公司,它連續兩次被美國競爭對手訴技術侵權。一旦對方的主張得到支持,他們將被迫退出美國市場。杭州騎客選擇積極應訴,他們找到專門從事知識產權法的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並在后者的幫助下贏得勝利。
和平衡車公司有相同遭遇的中國企業還有很多,比如曾在2013年遭遇專利訴訟的上海觸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CEO王佳梁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顧那場以小博大的“生死戰”:“要想參與市場競爭,勢必要重視知識產權的積累。一旦知識產權缺失,輕則在競爭中束手束腳難以施展,重則隨時可能面臨死亡。”也正是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使得上海觸寶能在咄咄逼人的美國巨頭面前全身而退。
“除非你的主打產品不打算進入這個市場,或者這個海外市場對你影響不大,否則放棄訴訟就等於你放棄了這個市場。而且實際上,國外一些廠家提起訴訟時並沒有很大的把握,他的申訴率也並不是特別高。比如中興通訊在美國就被七次提起了337調查。五次是中興通訊贏得了勝利,一次對方撤訴,一次和解。”崔軍表示。
“337調查”得名於《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款,指針對侵犯美國產業利益的不公平行為展開的調查,其容易啟動、高效快速、懲罰力度大等特點使它成為美國國內企業應對外國競爭者的首選方案。截至2017年,我國已經連續16年成為美國“337調查”案件數量最多的國家。
對於杭州騎客來說,不應訴就要退出美國市場。而形勢對於上海觸寶則更加危急,巨頭對手料定他們會放棄,表面上打著專利官司,實則對他們的技術虎視眈眈,一心隻待吞掉這個實力懸殊的小獵物。
面對沒有硝煙的專利之戰,他們挺身向前。
選擇合適的應訴策略
在積極的應訴態度之后,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應訴策略是取勝關鍵。美國飛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印慶余總結說:“當高技術企業處於發展初期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不足,對國外技術存在較大程度的依賴,可以選擇和解策略。待技術發展成熟、具有絕對創新性,甚至擁有完全自主研發的技術后,就可以選擇積極應訴,証明自己不侵權。”
在知識產權訴訟領域經驗深厚的崔軍介紹了企業如何應訴:“首先要判斷自己到底有沒有侵權,如果沒有,那當然不怕訴訟。”崔軍認為,企業的在市場競爭中也要講究技巧,“如果自己的產品確實在對方的注冊專利保護范圍,試試看能不能把這個專利‘無效掉’。”如果又在專利保護范圍又無效不掉的話,崔軍也支了招:“可以考慮規避設計,避開對方的專利實現產品化。”這些都是國外企業的慣用手段,很多中國企業正是因為不了解,才成為對方借專利之名排除競爭對手的“炮灰”。
也有可能出現最不利的情況——無效不了又規避不掉,“那就老老實實談判吧。”崔軍說,“看看別人有沒有侵犯你的專利,通過起訴達到反制,能和解就和解。”在杭州騎客的訴訟中,杭州騎客成功証明其產品不在專利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最終在“337調查”中順利過關。
“考慮到跨國應訴的成本和競爭對手的強大,無論在証據收集、竭力抗辯還是高昂費用方面,一個企業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漢坤律師事務所魯學振律師表示,面對這種現實困難,“同一案件中同時被列為被告的企業,可以聯合應訴,共享信息資源,共同聘請律師,以增強抗辯的力量,同時降低應訴成本。”魯學振說。
企業出海之前要先布局
有些出海的中國企業,勤勤懇懇開發市場,猛一抬頭,才發現專利訴狀已經遞到門口,無奈之下隻能放棄,即便匆匆應訴,結果也不會太好。對於打無准備之仗的出海企業,崔軍給出建議:“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原則,出去之前就要優先布局。”
“把產品銷售到國外之前,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商標的優先布局,如果想把產品賣到哪個國家,就要先在那個國家申請注冊商標。如果這個商標被別人搶注了,你再用這個商標賣到海外的話就可能被告。”崔軍表示。
據國家工商總局的不完全統計,國內有15%的知名商標在國外被搶注,每年商標國外搶注案件超過100起。而自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出口商品商標被搶注的有2000多起,造成每年約10億元無形資產流失。
“在商標被搶注方面,我國很多知名企業曾經交過高昂的‘學費’。”崔軍說。王致和、同仁堂、狗不理、老干媽、六必治等在中國婦孺皆知的中華老字號商標,都在海外被瘋狂搶注。天津狗不理集團經過十多年艱苦談判才終於從日本“狗不理”商標注冊人手中買回商標,而海信為了從歐洲買回商標,花了上百萬歐元。
另外,出海公司也要有意跟進產品市場的訴訟發展,從而對自己面臨的專利現狀——專利持有方、訴訟焦點、巨頭間的專利糾紛等做出研判。
最根本的破局之道,就是研發自己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印慶余認為。“自己研發自己做產品,這是最好的方法。自己的技術做出來的東西,雖然不能百分之百避免別人的專利,但是你的東西有最大的可能和別人不一樣,不侵權可能性很大。自主研發出來的東西還可以自行申請專利。如果有公司想告你,他在盡職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你手上有一批專利有可能用來告他,他起訴你之前就要三思。” 這也是杭州騎客獲勝的經驗之一。
新聞鏈接
美媒: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日趨嚴格
參考消息網近日報道,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月16日發表題為《知識產權攻防大戰,中國改寫游戲規則》的文章稱,中國企業越來越認識到,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一種工具,有助於它們保護發明,並在海外獲得專利使用費。
文章稱,美國總統特朗普預計將公布若干初步措施,可能會是對中國的貿易做法進行深入調查。他強調要保護美國的知識產權,指責中國企業竊取工作崗位與技術。特朗普的要求很可能會受到北京的深度懷疑。
北京大學貿易法學者張平表示,西方早已將知識產權法作為對抗中國企業的“矛與盾”,這損害了中國企業在國內的利潤,也阻止了它們進入國外市場。她說,現在中國反擊的時刻到了。
“你要進來可以,”張平說,“但是你不能卡著我的脖子,不讓我發展。”
中國評論家指出美國的批評存在虛偽性。他們指出,美國曾經是世界領先的盜版國家之一,獨立戰爭之后,美國曾經通過獲得蒸汽動力紡織機等發明的設計圖,來挑戰英國在工業中的主導地位。
文章稱,隨著中國努力進行自主創新,國家領導人也開始採納更為嚴格的專利、版權和商標法規。政府設立專門法庭處理知識產權糾紛,並向申請專利的企業家提供補貼。2015年,超過100萬份專利被提交,創下了紀錄。
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的李劍表示,中國企業越來越認識到,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是一種工具,有助於它們保護發明,並在海外獲得專利使用費。
“許多中國企業已經意識到,通過專利保護,它們可以在市場上獲得優勢,”李劍說,“它們現在有了更多信心,認為中國政府可以保護它們的知識產權。”
文章稱,這些規則也使一些外國公司受益。新百倫今年在一場狀告中國公司的案子中獲勝,中國公司使用了它標志性的斜體“N”標志。去年,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允許邁克爾·喬丹保留他中文姓名所帶來的相應權益。(記者 崔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