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人民网>>知识产权>>正文

武汉奋进:要做全自主知识产权机器人

肖娟

2015年06月10日10:38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武汉奋进:要做全自主知识产权机器人

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百名企业家来到光谷激电参观学习“奋进”云机器人在厂房内的实地运用,工作人员用手机即可监控机器人生产相关数据 见习记者胡九思 摄

小块头,有大志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超过4000家,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置身其间,是个“小块头”,今年却“火”了一把。本月,它生产的工业云机器人在钣金行业应用,引来全国百家企业观摩。近日,这家武汉企业又与中软国际、华为签署合作协定,携手探索工业4.0解决方案。能和这两家国内著名企业合作,业内人士认为,其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如减速机、伺服控制器的全部自主研发生产,应是重要原因。

昨日,武汉奋进智能总经理徐击水表示,公司希望“做中国人自己的、用不坏、用得起的机器人”,为了这一目标,他们坚持了艰苦的研发,而今已经初尝“自主知识产权”的甜头。

5年专注机器人研发

徐击水最早从事电力行业,创办了武汉奋进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是带电作业安全细分领域的领头企业。但他是学机械出身,一直对制造工业机器人抱有梦想。

2007年,徐击水谋求向工业机器人产业转型,以奋进电力绝对控股的形式成立机械公司,希望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运动控制器、精密减速机等)的国产化。但合伙人认为,公司要生存,无论是旧设备改造还是简单的工装夹具设计,抓到什么项目做什么。最终,分歧之下,公司运营不佳,被迫转让。

公司没了,但徐击水没放弃机器人研发。整整5年,他率领的团队专注机械老本行,副总经理张子蓬负责硬件,副总工李毅负责软件,休假几乎取消,没日没夜研究。2012年底,团队全面突破控制系统和减速机等关键技术,特别是运动控制器,综合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第二年5月,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应用奋进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完成“把车轮钢圈从流水线搬下、按压,再搬回流水线”的工序。由于价格便宜,又具备核心技术,维修保养省心,奋进的关节型搬运机器人一炮走红,国内很多汽车车轮公司都成为用户。2013年,奋进电力正式成立“机器人事业部”,组建规模团队,新建厂房,开始了全身心、大投入地发展机器人。去年6月,正式组建公司。

希望做机器人行业的“吉利”

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瑞士ABB、德国KUKA以及日本的发那科和安川电机“四大巨头”手中,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6%,仅占其中4%的国产机器人,某些厂家的核心部位还要依赖进口。对此,徐击水表示,武汉奋进从进军工业机器人行业开始,就选择走做全自主知识产权工业机器人这条路。他希望奋进能成为机器人行业的“吉利”。

“虽然基础薄弱,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徐击水说,目前世界最高端的码垛机器人本体,精度可达0.01毫米,价格高达40万元;武汉奋进研发的国产机器人本体,精度虽为0.1毫米,但价格降到了20多万元。虽然赶不上国外的精密度,但用于码垛、搬运已经够用,性价比高,加上售后服务快捷,工厂使用国产机器人,整体成本可比使用国外机器人下降至少三成。

徐击水对自主研发的执着,让同事们印象深刻。“每一个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都足以再孵化一家企业了”,曾有5年海外工作经验的副总经理黄辉说:“外壳、控制器、减速机,我们什么都要自己做,整个机器人,只有没有什么技术门槛的线路板是外面买来的,连外壳的喷漆都是自家工厂喷。”

汉产云机器人站到物联网“风口”

互联网让人与人相连,对众多传统行业形成颠覆;而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物联网概念,让物与物相连,颠覆传统生产,将带来新的工业革命。武汉奋进站到了物联网的“风口”。

除了自主知识产权、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武汉奋进对机器人和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的把控,更能保证机器人连入网络后足够安全,“只要使用国外核心部件,就难以避免留下技术后门,一旦出现问题,将对生产发生毁灭性打击”。

徐击水表示,围绕机器人核心技术和控制软件,目前武汉奋进已经拥有十几项国家专利和著作权。

用5年多的时间,靠奋进电力的盈利来投入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徐击水说,他们“只比别人快了半步而已”。

看上去如此缓慢的收益增长,图什么?他说,自己是搞技术出身,知道技术对未来意味着什么,而中国制造的现状,他也坦言并不让人满意,“太多企业抱着吃快餐的想法,幻想以市场换技术,到最后,市场被别人占领了,技术也没有真正掌握”。

“自主研发确实要慢一些,但毕竟是自己的东西。”徐击水说,对于工业机器人,他并没有“靠它挣快钱”的想法,是真的想做自己的事业,“这条路,看上去很慢,但很稳当”。

对于未来发展,武汉奋进有着清晰的设想。首先,结合中国国情,开拓可替代繁重劳动的机器人市场,如车轮、钣金、酒业等行业。然后,抓住物联网的机会,和国内自主创新的强手合作,打造完全属于中国的物联网应用方案,实现局部技术优于国外同行,争取“弯道超车”。第三步,积累技术优势,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进入高端市场,与外企的竞争从“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替代国外品牌。

(责编:赵竹青、马丽)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