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人民网>>知识产权>>正文

中国手机凭“独门绝活”挺进海外市场

2015年05月22日15:5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手机看新闻

眼下,中国自主品牌智能手机的崛起已经是全球市场公认的现实。但一些观点同时认为,这种快速崛起似乎是建立在沙土之上——在他们看来,廉价和缺乏科技含量依然是“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的主要特征,而这也就使得当前这轮快速增长难以持续,甚至一场专利诉讼就可以让这些品牌和产品退出舞台。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一些中国知名品牌通信企业的回答是“不”。继续用传统眼光看待当前这轮市场格局调整中的“中国品牌”和“中国制造”无疑是不合适的,和以往同样出色的性价比背后,是更加坚实可靠、敢于承受国际市场冲击的技术基础和专利体系。

“以中兴为例,经过多年的积累,企业在智能终端方面的全球专利已经超过12000件;在4G LTE的基本专利方面,我们专利数量占到了全球的13%。正是凭借这些专利创新,中兴已经成为美国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手机厂商,目前牢固占据美国手机市场前4名位置。”总部位于深圳的全球知名通信方案供应商中兴通讯CEO史立荣说。

而与这家企业同处一城的另一家知名企业华为同样对自己的专利体系表示自豪。在去年底通过纽约时代广场广告大屏向全球发布一款新手机时,这家企业的官方微博宣称,“跨过太平洋,我们将用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核心技术的精品征战全球市场,而这只是一个开始。”

全球市场重视智能手机和终端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越来越强调轻便、精美、快速和反应灵活的“小东西”往往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尖端技术水平。而这既需要体系性的科研开发能力支撑,也需要一些类似于“杀手锏”或者“回马枪”的那样的“独门绝活”。单纯的模仿或者追随战略并不能保证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行业群体能够始终屹立不倒。

然而,和全球知名跨国品牌相比,中国企业现在自信能够达到这样的严苛标准。史立荣说,通过坚持每年将公司经营收入10%以上投入研发,中兴通讯]已经连续第5年稳居全球国际专利申请前三名位置,把传统的申请大户日本企业远远抛在身后,在对新一代智能终端和通信设备至关重要的通信标准领域,这家企业已经成为“4G标准的主要起草者以及推动5G技术和标准的主要创新者”。

“我们还在启动以万物互联为宗旨的新市场战略,结合我们的国际业务比重越来越大,中兴未来将更加注重新兴技术领域以及欧美国家、新兴市场的核心专利布局。”他说。

也正是依靠专利体系的支撑,中国企业在跨国性的知识产权纠纷中也改变了以往“甘拜下风”的被动局面。中兴通讯通报说,在知识产权风险控制方面,公司目前已经建立了业界领先的从采购到市场的全流程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机制与合规管理体系,从2013年12至2014年8月,这家企业连续在美国市场上赢得4起337调查终裁胜诉。

更重要的是,作为真正的创新型企业,多数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开始有能力推出自己的“独家秘技”而不是仅仅跟随苹果或者三星的步伐。史立荣说,中兴正在将手机语音技术和安全技术作为创新的突破口和独特性的市场战略。而其中语音技术又被视为一项最值得期待的“空白领域”, 未来将以智能手机为中心,向智能设备、智能家居、可穿戴式设备等发展,将“手机语音技术”发展为万物互联的声控控制中心。

“针对语音技术,我们进行了完善的专利布局,申请了一系列专利。包括最听话手机语音专利布局、智能语音遥控专利布局、语音智能唤醒专利布局、语音智能拾音专利布局。我们还联合全球顶级语音企业成立智慧语音联盟,目标就是引领智能手机进入‘声控时代’。”他说。

在今年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制造2025”引发市场高度关注。在这个阐释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先进制造业主动权的宏伟规划里,不论是信息产业还是知识产权保护,都被寄予厚望。

史立荣表示,中国本土通信企业正在回应这份期待。他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位居前列的国际专利申请人,前三名都是电信巨头,这也表明在全球化市场中,电信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赖以现代化发展的基石和引擎,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对于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的目标通过自身对专利的坚持,带动整个产业步入新的高度,进而形成一个适合全球市场共赢的高效产业生态环境。”他说。

(责编:魏艳、马丽)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