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知识产权
人民网>>知识产权>>正文

逾7000件创新发明 如何实现从“专”到“利”(图)

2015年05月12日09:57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逾7000件创新发明 如何实现从“专”到“利”(图)

龙华新区家底“殷实”:截至今年2月,新区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839件,全市排名第三。南方日报记者

  龙华新区家底“殷实”:截至今年2月,新区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839件,全市排名第三。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摄

  衡量一国一地的创新能力,专利申请与授权是其中重要一环。

  从这一角度审视,龙华新区家底“殷实”:截至今年2月,新区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839件,全市排名第三,且非富士康企业专利申请量持续看涨。

  然而,在专业人士眼中,专利是为市场而生,若只有量的累积,只是虚耗企业资源。著名科学评论者贾鹤鹏曾专门强调:“基于专利的创新是个好事,但限于专利的创新可能是个假象,而只有有了专利又能创收,才是申请专利的硬道理。”

  “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若干意见的8号文做出如此描述。有效进行专利的许可、转让、融资、作价入股、构建专利池等专利运营工作,实现从“专”到“利”,已成为实现专利价值的必由之路,更是一国一地创新能力得以裂变的催化剂。

  知识产权运营将如何重塑龙华新区的创新竞争力?本报记者特从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高校及知识产权代理专业机构三个视角对话资深人士,以期为新区创新突围提供借鉴。

  南方日报记者 吴永奎

  1

  政府视角

  1

  知识产权运营需要“上下一盘棋”

  上周文博会揭幕,龙华分会场次第鸣锣,在各个分会场,一本《知识产权实用手册》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这本色调淡雅的小册子封面上,一行小字“知识产权保护是为创新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很快开始在微信朋友圈风行。

  谷鹏是这份小册子的设计者。作为深圳市场监管局龙华分局知识产权科科长,谷鹏深谙知识产权运营之于企业与地区创新的意义,并为推动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不遗余力。

  “为了专利而专利”现象普遍

  排除富士康,新区企业在专利运营领域的现状如何?

  先看一组数据。2014年度,新区市场监管部门查获的知识产权案件中,涉及商标侵权133宗、版权侵权6宗、专利侵权案件12宗。而其中的版权侵权,“数量虽不多,也是常见的使用盗版软件,但涉及的却都是有一定规模和行业知名度的企业,这说明即便是大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比较单薄。”谷鹏分析称。

  同时,谷鹏注意到,新区发明专利申请量排名前五十的非富士康企业中,近1/3将知识产权部门与法务或者生产研发部门混在一起,只有个别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业务部门,其他企业则根本没有设置知识产权工作岗位。

  与此相对应,尽管非富士康企业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但几乎都谈不上运营,“为了专利而专利”是当下较为普遍的现状,“或者是为了申请国家高新企业的头衔,或者追求所谓的科技能力,或者是为了获取科研经费,或者是为了获得政策支持。

  谷鹏认为,现有大部分职能部门或企业更看重对专利的结果激励,也就是重视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专利数量增加,专利产品却没有充分转化为企业的创新和盈利能力以及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除了上述问题,企业主对于知识产权运营认识的粗浅,也影响了企业专利的生产以及后期向生产力的转化。

  曾有一位企业老板诉苦,自己想搞创新、出专利,但员工不积极,谷鹏一问方知,成功申请一份专利的奖励不过千元而已,谷鹏摇头叹息,“从创新点到技术揭露、调查分析、专利布局直到变成专利证书,是一个系统工程,属于高智力劳动,企业需要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更需要有足够的激励”。

  如果在上一条生产线与投入专利生产进行选择,谷鹏说,估计大多数老板会选择前者,因为前者可以在短期内带来现实的收益,而后者则无可能。

  龙华具备专利运营良好土壤

  审视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不仅看其现有的专利,更要看其专利运营的能力。谷鹏认为,当下,龙华新区已经具备了知识产权运营率先发力的良好土壤,那就是两大国字号基地:观澜版画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以及正在创建中的全国时尚服饰产业品牌示范区。

  先说版画集地,尽管产业的帽子戴上了经年,但版画集地至今的文化味道更浓于产业。事实上,借助对海内外版画家的原创版画实施知识产权保护,进而推动原创版画上线交易,版画基地及中国版画博物馆完全可以成为“版权兴业”的样本,从而推动版画基地真正实现从文化、旅游向产业的扩张。

  再说大浪时尚城,十余年磨剑后,已经成为深圳时尚服饰的创意硅谷,入驻企业从最初的代工贴牌到现在自主品牌,已经开始攀上是产业价值链条的高端。

  知识产权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艺术家或许不会专门去研究法律和知识产权,但也很好地做好保护设计,这样才能吸引大批人才,推动创新不断升级。”谷鹏的设想是,可以在时尚城创设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购买服务,“比如你有设计出来,可以先进行著作权登记,我们可以捆绑起来打出深圳原创品牌,与京东、阿里巴巴、天猫这样的电商巨头谈判,保证3个月内会你的设计不会被盗版,保证你在初期的收益,就可以推动你不断创新”。

  谷鹏介绍,目前,龙华分局正多管齐下,一是借文博会的契机,大力宣扬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二是着手推动新区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提请修改区级相关政策,建议增加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予以一定资助,四是尝试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为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提供服务,“基础服务政府买单,更高级的服务企业掏钱,逐步引导企业,盘活现有专利”。

  作为新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谷鹏很希望,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上升为新区的区级战略,“谈重视创新容易,但讲到方法论就不明究里,所以需要自上而下有个一盘棋的意识,领导大会小会上讲,下企业调研都将知识产权摆上台面。”

  2

  高校视角

  2

  湖南大学专利服务中心主任王翀:

  “政府应大力支持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建设”

  与深圳市软件行业协会多次接触后,湖南大学专利服务中心主任王翀负责的专利成果转化与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有了新进展,4月份他刚刚填写了项目书。

  1998年至2004年,王翀曾就职于深圳华为,是公司最早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如今,身为高校副教授的王翀再次研究市场,在政府、高校与市场之间搭建平台,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探寻新路。

  作为知识产权运营领域的资深人士,王翀认为,知识产权运营做得好,需要三个要素,第一是要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第二,司法保护公正有力,第三,要有客观的评估。湖南大学与深圳软件行业协会共同构建的服务平台即包括了专利申请、保护与评估三大中心。

  政府在其间可以扮演怎样的角色,或者起到什么作用?王翀认为,作为引导者的政府部门,需要发挥杠杆效应,作为应该集中在两点,第一是依托重点产业,推动构建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专利池。

  “行业专利池不是单个专利,而是一堵墙,或是一个地雷阵,可以实现整片的保护。”王翀说,专利池的专利布局具有逻辑相关性,既有核心专利,也有周边专利,它不同于普通专利,更注重布局和卡位。同时,专利池需要独立的政策支持,而政府层面可以鼓励企业申请通过科技立项的形式,给更多的资金奖励,重点支持核心专利。“以专利池的理念指引专利布局,即便是单个企业的专利申请也可以布局专利包,大的行业性专利池则可以组织行业企业组织联合体,筛选专利,统一对外许可,以此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再者,专利评估需政府部门率先支持建设。王翀认为,现状是,大量资金在寻找优质项目,项目也在寻找资金,而目前涉及无形资产的评估集中于会计师事务所,但专利包括了技术与市场两大因素,“究竟专利有效与否、技术含金量有多高、未来市场有多大、产业有多大,会计事务所也拿不定,这是知识产权转化中的一大痛点”,需要政府率先作出牵引,引导建立客观而权威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或相关机构,率先聚集一批人才。

  “最大的信用平台是政府做的,有公信力,更有强大的财力支持”,王翀认为,一旦评估体系建立起来,知识产权运营的各个环节,如诉讼、质押等都打通了。

  “与其奖励企业追求专利数量,不如扶持中介机构的成长”,王翀说,政府掌握着丰富的资源,想做事很容易,但一定要有眼光、有方法。

  3

  市场视角

  3

  深圳塞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总经理谢志为:

  优质专利+准确布局

  专利盈利或比产品收益更大

  在富士康呆了16年后,2013年底,谢志为告别了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成了深圳塞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下称“塞恩倍吉”)的总经理。在富士康,谢志为任职的部门叫“智权管理处”,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业务。而在中国专利行业,富士康被誉为“黄埔军校”,是国内第一代知识产权职业经理人的摇篮。

  塞恩倍吉的人马几乎都是从富士康智权管理处过来的,谢志为坦言,公司的使命就是将富士康的数万件专利“活化”,成为富士康产业获利之外的又一盈利点。而在私底下,谢志为雄心勃勃,有心依托公司的人才与工具优势做一名行业变革者,将知识产权运营的路子走得更宽。

  日前,在位于龙华新区荣群大厦公司总部,谢志为就目前知识产权运营中的诸多话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富士康是代工巨头更是专利巨人

  在富士康呆了16年,谢志为与其所在的智权管理处专司富士康知识产权业务,“专利挖掘、布局、申请到后续诉讼、许可,都是我做。”也由此深刻地认识了富士康。

  “富士康不仅是代工。”谢志为很坚定这一点,“如果是简单地组装,利润会很低,但实际上苹果手机的零组件很多是富士康做的。现在许多品牌厂商都不知道怎么做手机,他可以设计外观,提出创意,但怎么做成产品,再变成商品,还要融入用户体验,并且是在短期内大批量生产,涉及到非常多的制造技术,许多制造细节和设备,包括苹果公司都不知道。”

  富士康的大量专利正是从这些独立的制造中诞生,“富士康的许多车间都是无人操作,比如iPad的三维打磨,机械手臂如何解决?车间如何防止粉尘爆炸?排除职业风险的许多技术设计都有专利”。久而久之,富士康积累了数十万件专利,是中国专利最多的公司,在全美的全球排名是第八名。

  而塞恩倍吉的成立,谢志为肩负着一个使命,那就是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将富士康数以万计的专利“活化”,打造富士康在通过产业渠道活力之外的盈利点,将专利本身“变现”。

  专利运营必须用后端指导前端

  谢志为对知识产权的理解是,“专利应该分开来看,专和利,最终要落到利上。”他一直的观念是,专利不是为技术而生,是为市场而生。

  从这样的认知出发,谢志为将知识产权运营分为了前、中、后三阶段,“专利发明人有个想法表达出来,通行的做法是代理机构帮助你填写相关材料,包括专利特点、技术背景之类,形成专利文件,这是前端,然后代理机构开始撰写专利文书、答辩直到取得专利证书和维护专利,是中端,而从专利证书到实际的‘利’,是后端”。

  谢志为认为,专利运营必须由后端来指导前端,其中极重要的一环是专利撰写,“必须由具有将专利变成钱的实战经验的人来写,否则专利撰写不可避免地‘太烂。而依他的分析,专利能否变现以及变现大小取决于:一,专利本身品质,就是写的好不好;二,专利的技术价值高低;三,专利对应的市场大小,“三个因素是乘数关系,其中一个不好,结果都是零”。

  然而,谢志为发现,“大多数人认为拿到证书再交费维持,专利就到此为止了”。专利营运也多是前端指导后端,“有了专利,就写出来,再去考虑怎么变成钱”。

  为什么写的不好就难以实现从专到利?谢志为分析说,专利撰写中,必须要有布局的观念,首先要分析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接下来分析在产业中处于上中下游的哪个位置,再看价值链,最简单是发现最值钱的部分在哪儿,然后锁定目标厂商,比如产品和三星有关,就要知道目前三星的专利和产品情况,你的专利能抓住他,才能迅速转化,另外还要知道,专利要用来干什么,是诉讼、许可,还是用于证券化?这些布局技巧只有真正专利变现了的人才懂得。

  “用后端指导前端就是知道了专利怎么变成利后,再去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布局,而不是锁定在一个点上,才能实现覆盖产业链的最大化,以及覆盖到利益的最大化”,他笑着比喻,专利运营就像打仗,是一场战争,所有要素都必须考虑,你不能只有一杆枪就上战场。

  专利和产品是同生的双胞胎

  现实中,因为对知识产权认识不足,加之政策引导的偏差,导致众多企业重“专”而无“利”,专利亦量大质轻。

  谢志为认为,虽然各界都在倡言提升专利质量,但实际上对“质”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它应该一方面是指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就是专利文书的撰写质量,布局要到位”。

  “发明人的技术创新成果应该变成两种结果,一种有形的产品,一种是无形结果,就是专利,绝大部分人都忽略了无形的结果,其实,专利就是产品的影子,本身就是商品,可用以交换、转让、许可、诉讼、质押等等。应该说,专利和产品是同生的双胞胎。一件高质量的专利加上好的布局,其盈利甚至比从产品的收益更大”,谢志为指出,正是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才导致对专利的忽视。

  2013与2014年度,富士康曾连续向谷歌出售专利,引起业内外震动。这次交易事件正是谢志为的团队谋划的结果,“为什么谷歌要买?他必须买,不买承受不起处罚的代价”,在他看来,这次交易也是富士康专利布局的一次胜利。

  “通过产品来获利,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中间环节很多,营收成本其实很高。而专利本身可以带来收益,而且可以通过专利垄断市场。我申请了专利,你要制造相应产品需要我授权,否则我告你,或者收你的钱,或者可以干掉你,这个性价比比做产品要高多了!”谢志伟说。

  现在,塞恩倍吉已经有了一支具有实战经验的团队、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和知识产权分析工具,这在行业内无出其右者,谢志为有心把知识产权运营这个行业的路子走的更宽。

  “我想在龙华这个地方竖起一杆大旗,建一个营运平台,重塑龙华所有的企业,分门别类然后建立专利联盟,由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各行业专利布局,形成专利池,再有个研究院进行研究。另外,我还想与淘宝这样的平台合作,形成一个超大型的知识产权交易市集”,他说,富士康已经将技术变成了产品,而他要做的就是把专利本身变成产品,以此倒逼“为了专利而专利”的格局改变。

(责编:魏艳、赵竹青)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